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3日 6.5°C-10.4°C
澳元 : 人民币=4.75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产焦虑,拿什么拯救你?

2017-06-24 来源: 麦子熟了 评论0条


麦子导读:


为什么有车有房有钱的中产阶级,一边疲于奔跑,一边抱怨缺乏安全感?


其实,这是太忙碌而无喘息的生活状态,造成的必然。


中产焦虑,拿什么拯救你? - 1

文 | Angela 授权发布



1


朋友一家来澳洲旅游,路过悉尼,我们得空小聚。


我们都发现对方变了不少。


她以前不慌不忙,做事从容淡定。现在,风风火火,连走路步伐都比我快几步。


不仅步调快,做事节奏也快。每到一处景点,不是先欣赏美景,而是拿出手机,摆拍照片。


她十来岁的儿子显然对这一切,已经驾轻就熟,每到一处,都会自动寻找最好的位置,站好,露出标准的8颗牙齿,配合得相当默契。


而我,自从移居到大土澳,受周围环境影响,整个人都变得随意、放松不少,她的快节奏反而让我有点不适应了。


朋友是我前同事,在北京媒体工作。先生在企业担任管理职位,收入不菲,两辆车,中心地段几套房,若论家庭资产,绝对算富裕的中产阶级。


他们全家也名牌傍身,出手阔绰大方,生活得体面富足。


但朋友却过得很焦虑,她抱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她本是个喜静的人,但现在一到放假,国内国外四处游山玩水,她反而觉得有点吃不消。


“既然这样,那就不要出来玩,在家休息也一样放松啊,”我问她。


“不行啊,现在一到假期,周围的同学朋友都张罗着出去玩,我们哪儿都不去,就显得太另类,”她说,“况且,看着朋友圈里,大家晒这个晒那个,我们如果什么都没有,心里也不是滋味。”


朋友的烦恼,让我联想起前些日子,国内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中产鄙视链。



2


一篇名为《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文中指出,现在某些群体中,已然形成“中产鄙视链”,比如,


  • 旅游:出国的鄙视去港澳台的,去港澳台的鄙视在国内的;

  • 上学:坐豪车的鄙视坐好车的,四个轮的鄙视两个轮的;

  • 兴趣班:学马术、高尔夫的,鄙视学琴的;

……


这副金字塔状的“中产鄙视链”,以价格高低比能耐,以消费大小论成败,塔尖是高消费人群。


而塔底的人们,因为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则显得寒酸。


按说中产阶层,本应该是人们羡慕的群体,也是很多工薪阶层奋斗的目标,但内部竟也有如此这般的攀比心与分化,让人惊讶,同时也揭示了这个群体的焦虑心态。


中产阶级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个群体收入稳定,生活富足,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达和富强。


有数据显示,在欧美,中产阶层一般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美国甚至达到了80%。


澳洲也是如此,社会的中坚力量,非中产莫属。


我们居住的社区,若论收入和职业背景,算是典型的中产社区。比如,这条街上的邻居,有医生、律师、作家、公司高管,所谓白领和金领人士。


但同一条街上,也住着蓝领工人,比如,电工、水管工、超市收银员,或者打零工的手艺人等。


这两拨人,收入自然有高低之分,但都生活得相当自在快活。


要说物质上最大的分别,就是居住环境的差异。


白领金领们,可能更多住在有庭院的独立屋里;


而收入低者,可能租房子住,或者住在相对空间狭小些的公寓里。


也就是说,这边的中产阶级,若论财富数量,也有高低之分。但据我观察,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数,却没有很大的分别。



3


我女儿的一位好朋友,一位非常可爱爽朗的小女孩,总是神采飞扬,开心快乐。


这两天,他们一家刚刚从塔斯马尼亚州露营归来,沿塔州环岛一边自驾一边玩,度过了愉快的两个星期。


他们家就住在我家不远处,女孩爸爸是打零工的建筑工人,妈妈在一家小店里帮忙收银打杂。


他们家收入并不高,但有时,我反而还挺羡慕这一家的生活方式。


因为他们的心态没有被物质所限,反而知足常乐,能将有限的物质条件,转化为无限的精神追求。


比如,他们的房子是租来的,但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她挺享受这种生活方式。不用固守着一处居所,反而可以常常搬家,寻找新鲜感。


自从结婚后,他们住过海景房,也住过靠近City的景观公寓,现在孩子成长期,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他们又租住在了带院子的独立屋中。


他们的车子是普通二手车,孩子的一些衣服玩具是朋友分享的旧物。


物质条件不起眼,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丰富多彩。


假期带孩子走走逛逛,周末约三五好友喝酒聊天,或者陪孩子骑车踢球,晚上全家一起相伴灯下,玩游戏做阅读,享受恬淡安然的家庭时间。


他们的生活状态,没有物化。

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

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养育的快乐孩子,就是明证。


另一户邻居,丈夫和妻子都是公司高管,结婚后,妻子辞掉了全职工作,专心当家庭主妇,收入几乎减半。


现在孩子们开始陆续上学,我问她,会考虑回去上班吗?


她回答得很干脆:


会的,但还不是现在,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不是挣钱,而是陪伴孩子成长。


而这一家人,儿子的脚踏车、滑板车都是别人家孩子用过的旧物,我女儿有一些小号旧衣,也送给了他们的小女儿。


他们不缺钱,但他们更享受撇开物质条件,而能达到的品质生活。


这种品质生活,不是靠金钱堆砌,而是精神状态的富足,因而更容易找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4


物质追求无上限。如果将生活目标和幸福标准建立在物质上,你的生活将永远无法快乐。


那些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方式物化的人们,每天纠结的是更大牌的服饰、更昂贵的早教班、更高端的旅行地,致力于为孩子打造光鲜亮丽的成长环境,恨不得竭尽所能,实现“顶配”童年。


但物质条件顶配了,幸福快乐就能同步吗?


为什么有车有房有钱的中产阶级,一边疲于奔命的奔跑,一边抱怨缺乏安全感?


其实,这是太忙碌而无喘息空间的生活状态,造成的必然。


一位澳洲朋友,她的女儿考上了精英中学,后来却发现,她们班里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是亚裔背景,尤其是祖国内地背景,而且很多都有过各种长短不一时间的补习经历。


朋友很困惑,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我作为一名妈妈,当然理解同胞父母们的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皆有之。


只是,即使出国后,他们还是将这种怕输想赢的心态,随身携带,并印刻在了骨子里,成为行走全世界的一个独特标签。


我也想不到更好的答案,只好跟朋友解释说,因为很多亚裔背景出身的父母,从小到大,都是在竞争的环境下长大。即使来到了以闲适、放松为名的土澳,还是得需要一些时间,慢慢适应调节。


在焦虑中长大的人,即使有一天达到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但却很可能因为习惯使然,而忘记了慢下来享受生活的方法。


所以,放松这种状态,也是需要学习的。


心态不改变,走到世界各地,都还是一样焦虑。


异国风情、文化浸濡、物质条件,改变的只是眼前的景色,却改变不了你看待问题的方式。


* 作者介绍:Angela,有书作者。本文来源有书(ID:youshucc),授权转载请联系微信号:youshuzhubian。


— THE END —


推荐阅读

关注「麦子熟了」,回复数字205,查看5月8篇热门阅读集结

1 《80后正在面临的危机——被90后干掉》

2 《比他大24岁又怎样?!法国新总统的老婆原来这么厉害 

3 《真正的高手都是悄无声息的摆渡人

4 《黄磊“没有婚礼不嫁女儿”,婚姻中的仪式感到底多重要?》

5 《曲筱绡这5个特点,学会1个你都是赢家。》

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

7《《欢乐颂》背后隐藏的真相:心越穷,越没人帮你。》

8 《《欢乐颂2》:拎得清的女生,懂得适时主动买单》

中产焦虑,拿什么拯救你? - 2

| 麦 子 熟 了 |

文章百里挑一,不鸡汤不励志,遇见即改变

中产焦虑,拿什么拯救你? - 3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