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3.3°C-7.7°C
澳元 : 人民币=4.7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2022-08-30 来源: 新浪电竞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期,尼克咨询发布了一份报告,全名叫《中国年轻玩家》,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

由于2021年防沉迷新规的影响,中国未成年人玩家(6~17岁)的人数,减少了3900万。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 1

要知道,加拿大人口总数也不过3830万。防沉迷新规如此力度,即便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看到估计也要为之震惊。

按道理,防沉迷新规能有这样的效果应该是件开心的事。但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中,却出现了一些孩子家长完全不一样的声音。

“一个小时都不要”、“打倒游戏公司”、“关掉网络游戏”等等言论不绝于眼,险些让人以为穿越回了二十年前。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 2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 3

一个沉重的问题浮上心头:在中国家长眼里,为什么游戏永远是T0级别的洪水猛兽?游戏都关了,家长们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

01

中国式家庭教育:“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中国的孩子,在成年以前,甚至在结婚以前,一直生活在“家长制”的家庭教育环境当中。

家长制的典型特点就是家长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是不容置疑的。家长们基于经验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成长,应该怎么学习,应该交怎样的朋友,应该从事怎样的职业,甚至是应该挑选怎样的伴侣。这样的体制下,好处就是提前为孩子规划了一条人生道路,而坏处就是一旦家长出了问题,孩子就要遭大罪。

韩国“一级教师”、“传奇校长”李柳南曾经出版过一本叫做《55个给孩子的学校生活成功策略》的大作。李柳南在当年可以称得上韩国最成功的教育专家之一,家长们争相把孩子送到她的班里,这本书也正是用来宣传自己卓越的教育理念。

但就在这本书的出版前夕,还差几个月高考的儿子告诉她自己已经无法上学,紧接着是女儿也休学,两个孩子在家里逐渐发展至游戏沉迷,甚至生活都无法自理。

这时的她才开始反思:我到底从何时开始,做错了什么?

后来她发现,两个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妈妈的要求。她一直在逼着孩子学习、优秀,可是被他人逼迫的学习,是有“极限”的。她一直在打压他们的自信,使用批评和贬低的方式在跟孩子沟通。

最终得到的结果,只有苦果。后来她也专门写了一本名为《妈妈的悔过书》的自传,用来讲述自己是如何从改变自己到改变孩子的心路历程。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 4

许多中国家长们同样在犯着李柳南曾经犯过的错。以近乎绝对的自信,去强烈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种错误的根源就来自于:毫无节制的经验主义。

他们眼里容不得孩子的行为有任何“异常”之处:不能贪吃零食,不能偏科,不能比邻居的孩子差,不能衣着怪异,不能玩游戏……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行为都是导致孩子走向“坏”的一面。于是,他们用自己的“金刚”手段,盲目地隔断孩子与那些他们自认为“不好”的东西之间的关联,而结果就是:频频酿成惨剧。

2017年安徽有一家人,因为小儿子“常泡网吧”,被送到某“青少年特训学校”戒除网瘾。

两天后,他们的小儿子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校期间,这位18岁的少年被铐住双手,不让休息,不许进食,遭到了轮番的殴打。

“今年也没走亲戚,每到逢年过节,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我一想到小儿子的事,就心里难受。”事情发生后,他的母亲在采访中如此说道。

就像这个可怜又可恨的家长一样。中国式家长,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毕竟孩子是自己生的,养育是自己花钱花时间的。这个世界没有人比父母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孩子出了问题,只有自己最伤心,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们有句古话说得非常好:问迹不问心,问心无圣人。但在很多中国式家长面前,却恰恰相反:他们只问心,不问迹。反正因爱之名,做什么都是对的。

毕竟:他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02

锅没有变,变的只有背锅侠

在游戏沉迷这件事上,中国式家长将失败者的鸵鸟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它是早恋,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 5

这是一位名为“随风而逝”的网友在2018年写下的一段文字。

通过这段话,也许我们能够明白:其实对于失败的中国式家长来说,他们反而是最需要武侠小说和电子游戏的人群。因为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够为他们失败的教育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这些社会上的诱因,可以是电子游戏、武侠小说,甚至可以是奥特曼和自动铅笔。

此前由于家长们的“热心”举报,导致奥特曼系列动画下架,有关正义、勇气与团结的光芒也因此在万千孩童心中黯淡;

还有家长居然认为某些游戏的技能名称不够“文明”,导致游戏公司不得不紧急修改技能名称,鸡犬不宁;

更有甚者,居然有家长觉得自动铅笔上的海贼王漫画人物“太暴露”,也进行了举报,导致厂商不得不下架商品,损失惨重。

怪罪游戏、怪罪公司、怪罪厂家、怪罪社会......为什么家长们永远不会去扪心自问下,最该去怪罪的,最该进行反思的,是不是家长自身呢?

就以游戏为例,在孩子第一次接触游戏的时候,你是如何和他讲的?有没有规定时间?有没有因势利导?在发现孩子略有沉迷的时候,有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劝诫?在孩子无法自拔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自己的关爱是不是少到令人发指?

更让人不解的是,在《中国年轻玩家》报告中还有这样一条数据: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身份玩游戏。

也就是说,在这场未成年人保护战斗中,呐喊声最响亮的家长群体,却也在做着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他们难道不知道小孩子借自己身份证要做什么吗?他们知道,但是”懒得管“。他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这并非是他们所需要尽到的监管职责,而是游戏机构或是政府机关该考虑的事情。

在201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China Youth & Children Research Center)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报告。

报告中指出,能告诉孩子网络游戏信息、一起与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仅为 15.6%和 13.8%,均只有一成多。父母对孩子的规定、监督、限制远远高于对孩子的支持。不仅如此,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66.7%,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合计为 14.8%,亲子关系很好的家庭只有4.3%。

中国式家长:你来教,你得管,孩子沉迷与我无关 - 6

“家长们能尽力正视孩子的娱乐问题,包括缺失和过度,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没法带孩子去远方看繁华,家附近的公园也不错,甚至实在没空,多和孩子聊聊天都挺好——哪怕做不到马上改善,但我们都知道,哪怕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迈出力所能及的那几步,问题也多少会改善一些,而这几步,只有孩子的父母才能迈出。”知乎万粉教育博主“久肆”如是写道。

一味地将所有黑锅扣在游戏头上,不是时代的悲哀,也不是偏见的障碍,只是一出“贼喊捉贼”的悲剧。最为可悲的是,这场悲剧的造成者与悲恸者,却都是中国式家长自己。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