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0日 12.7°C-14.5°C
澳元 : 人民币=4.7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海派京剧的表演特点

2022-06-07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海派京剧,“海”指上海,是同京派相对而言,指以上海为代表的其他各地京剧艺人。又称“外江派”。清末起逐渐形成。

主要特点是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对京剧艺术的革新创造有很大贡献。但是其缺点是追求噱头,有时华而不实,是商业化的表现。随着发展这种商业化正在逐渐消除。一般改称“南派”。

海派京剧的表演特点 - 1

表演特点

清代后期的上海舞台,随着徽、昆和梆子各剧一部分艺人改演京剧,这些剧种中某些固有的技艺特长,不断移植转化为京剧表演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在唱腔音乐方面,原先,京剧以【西皮】、【二簧】为唱腔主体,后以王鸿寿为代表的徽班名角带着他们的看家戏转向京剧舞台,自此以【吹腔】、【高拨子】、徽调【二簧】、【西皮】为唱腔主体的优秀的传统戏成了京剧海派(早期多称南派)的一大特色。

秦腔(山陕梆子)和直隶梆子艺人如李春来、李桂春等,将大批梆子剧目移植为京剧,该剧种中诸如“耍眼珠”、“甩水发”、“帽翅功”、“髯口功”等传统绝技亦随之被沿袭运用,从而丰富和提高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功能。

周凤林、邱阿增、姜善珍等昆班名伶改演京剧后,将昆曲优美的舞蹈身段、运腔技巧等表演程式技法移植到京剧中来,从而使上海京剧表演艺术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观众喜闻乐见的上海京剧表演特色。

在清末民国初期的京剧改良运动中,一些受西方戏剧观念影响的上海京剧艺人,以汪笑侬、潘月樵、夏氏兄弟、冯子和、欧阳予倩等为代表,采用写实化的表演方法,排演了大批反映民主革命思想的新戏,表演艺术由传统的典雅庄重,趋向追求生活化、性格化。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周信芳、赵如泉、常春恒、林树森、盖叫天、郑法祥、张翼鹏以及南方四大名旦,江南名净,江南名丑等一批海派表演艺术代表人物,在舞台综合艺术等方面有了一系列创新,他们继承了前辈的优良传统,在刻画人物、表现剧情、丰富程式、接近生活上,使海派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海派的表演与京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在虚拟性、夸张性、舞蹈性等方面没有绝对的区别;它重视基本功,但更重写实、重生活,演人物、演感情,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

突破行当,塑造人物京剧海派新剧目十分丰富,剧中人物多姿多彩。演员顺应这一需要,从塑造人物出发,突破行当限制,或在某一行当中突破流派限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早期海派演员行当不甚固定者颇多,像夏月珊,先唱老生,后改丑角;赵如泉,先唱老生、红生,后改武生,再改文武老生,兼演花脸、丑角;周信芳以文武老生为主,也兼演过许多花脸、武生、小生戏。

在所演行当中兼演其他行当和化用流派更属常见,如京派演员黄桂秋以正工青衣出名,有时也演花旦;从北方来而享名沪上的三名旦角李玉茹、童芷苓、言慧珠,都能兼演青衣、花旦、刀马旦,甚至能反串小生、老生,她们在演出中熔梅、程、荀、尚派于一炉,各自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化用和发展了流派。解放后成长的旦角几乎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