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星车新发现:探测到含水矿物质,或将改变火星生命史?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的环绕器“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行驶在火星表面以及整整一个地球年了。
根据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消息,我国科学家刘洋的研究团队利用祝融号,在火星的着陆区探测到了含水矿物质,并发现了水活动的迹象,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了。
天文学家的观测表明
火星和地球一样,有着自己的大气层,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和地球相差无几,所以一直有地球的孪生兄弟之称。
最开始科学家还把殖民星球定在了火星上,但后来随着探测发现,这颗星球似乎是一个荒芜的沙漠星球,低温且氧气稀薄,最重要的是没有水资源。
低温和没有氧气都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克服克服,但一个星球上没有水,是绝对不适合人类定居的。
然而火星上真的没有水吗?
1877年火星大冲,地球和太阳火星同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恰好位于近日点附近,此时地球与火星的距离达到最近,相距只有四千万英里,此时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斯基亚帕雷利用望远镜对火星进行观测,发现了火星上布满了由极细的直线所构成的网状系统。
他在记录中,把这些线条称为Canali,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为“沟渠”和“渠道”,但在后面翻译时出了谬误,直接翻译成了运河,并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的许多科学家似乎都利用望远镜看到了这种线条,因此火星上有运河的理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他们认为火星南北两极的冰雪层在夏季就会融化,所以火星的文明建立了辽阔的运河网用来运送融化的雪水,把它们带到低纬度的农业区进行灌溉。
1892年再次迎来火星大冲时,天文学家开始对运河有了更细致的观察,绘制出了详细的网格图,美国天文学家威廉·亨利·皮克林发现许多黑色小圆点,它们出现在运河的交汇点或起点,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应该是火星的海洋或者湖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照片的清晰度也在不断提升
1909年的火星大冲时,希腊天文学家欧仁·米歇尔·安东尼亚第使用法国巴黎天文台直径达83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再次对火星进行观测,希望看到更为清晰的运河,但拍出了当时分辨率最高的火星照片后运河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不规则的枝节和所谓湖泊一样的点。
不过当时人们对火星运河深信不疑,因此即便有照片,也没人相信安东尼亚第的话,直到1965年美国水手四号火星探测器从火星上空飞掠并拍摄后,人们才看到了火星上只有坑坑洼洼的陨石坑,没有广阔的运河,更没有火星文明。
随着后续更多火星探测器的升空,天文学界对火星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虽然有大气,但大气的厚度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且95.3%都是二氧化碳。
火星地表遍布陨石坑和碎石,无比干燥和荒凉,夏季赤道的温度可以达到20摄氏度,但到夜间就会降低到零下100摄氏度,昼夜温差极大。
因此科学家一度放弃在火星殖民的想法,把目光转向金星,但金星环境更加恶劣,地表温度高达460度,无奈又把注意力回到了火星。
1971年11月14日
有史以来最大的火星探测器水手九号抵达火星上空,在轨期间的349天拍摄了7329张照片,通过这些照片,科学家发现了大量河床,还有在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河谷。
这些地形表明火星曾经存在过水,随着后来火星车登陆火星,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湖泊遗迹和古河床,科学家分析大约在38亿年前,火星还存在稠密的大气层和适宜的地表温度,大量的液态水覆盖了火星三分之一的地表,但这些水又在10亿年内迅速消失。
但中科院近日的研究成果表明:火星水的存在时间可能要比想象中更晚。
祝融号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基于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数据,刘洋团队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研究员发现这些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质,这些一般由地下水喷涌形成。
祝融号所在的平原位于年轻的亚马逊纪地层上,这就意味着最早可能在7亿年前,火星地表依然有液态水活跃,假如把地球生命发展史的轨迹同步火星,七亿年前时火星的海洋应该已经有许多生命了。
因此在理论上火星完全能够产生生命,甚至是发展出智慧文明,然后火星文明会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火星甚至离开太阳系,当然了,火星文明也有可能抵达当时的地球,进而影响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祝融号发现的“7亿年前火星上还存在水”这一消息,对人类文明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含水矿物意味着未来载人火星登陆探测时,宇航员们将不用担心水资源的问题,有了水也就有了氧气和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