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11.6°C-14.3°C
澳元 : 人民币=4.8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军无力防守,美军重武器失灵,打遍强敌的三三制战术还在用吗?

2021-11-0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当下热映的《长津湖》战争电影中,九兵团对美军北极熊团发动总攻中,士兵集团冲锋的镜头颇具争议,很多资深军迷表示,虽然这个场面看的非常热血沸腾,但在真实战争中,这种士兵集团冲锋根本不会发生。

因为对拥有重火力的防御方来说,想要消灭这样冲锋的敌人简直易如反掌。但真实的战争中,各国都会采用步兵散开推进方式,而我军使用的三三制战斗编制,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步兵战术,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它在西点军校的师生眼中,更是经典一般的存在。

日军无力防守,美军重武器失灵,打遍强敌的三三制战术还在用吗? - 1

一、诞生于抗战的三三制,既是开山斧也是护身符

三三制战术说起来并不神秘,其核心思想就是散开,用最少的兵力覆盖最大面积,让进攻方能覆盖更长战线同时,还能保存实力避免伤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却是无数血的教训换来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部队因为手中武器低劣,子弹数量稀少。往往在开三枪之后就准备白刃战,力图在近战中消灭日寇。然而勇气不能弥补战术素养上的差距,虽然我抗日部队个个奋勇争先,但密集的冲击队形,前后交叠的冲击方式,不仅让我军重武器火力优势无法发挥,还让敌人有了大量杀伤我有生力量的机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抗日战争初期中期,我抗日部队伤亡往往极大。即便有胜利大多也是惨胜,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我们能扛过漫长14年抗战,更多靠的是国力民力雄厚,和日寇打消耗战拼出来的最终胜利。

1944年,伴随着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林彪在一次边区高级指战员会议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是著名的“三三制”战术编制。

日军无力防守,美军重武器失灵,打遍强敌的三三制战术还在用吗? - 2

所谓“三三制”战术编制,核心是10人步兵班,三人一组成三角作战队形前进,三角队形的好处是,任何一个角受到攻击,其他两个角都能迅速支援。而突前的战士能得到后面两个战士的火力支援,在实战中,采用倒三角队形,也可以发挥两名战士身后机枪威力。为机枪手射击提供宽阔的视野,靠着机枪压制,也能帮助突击战士自己顺利突入敌人阵地。

采用“三三制”战术发起冲锋时,每个战士之间有6米间隔,相当于两层楼高。这样对防御方来说,想做到大量杀伤有生力量就非常困难。

甚至因为进攻方使用“三三制”战术编制,导致进攻面呈几何倍增加,防御方不得不将防御阵线拉长,这就让本来充足的兵力变得捉襟见肘,单个士兵防守正面增加防守效率下降,防线不再坚如磐石,最终导致整条防线在短时间内彻底崩溃。

也是因为在抗战后期,我军大量在实战中使用“三三制”战术进行集团冲锋。不仅提升了我军作战效能,也让日寇的防守顾此失彼,因此在当时,很多战士都将“三三制”称为护身符和开山斧。

日军无力防守,美军重武器失灵,打遍强敌的三三制战术还在用吗? - 3

二、三三制为什么能成为志愿军战胜美军的法宝?

虽然“三三制”战术编制早在1944年就已经出现,并且在解放战争中得到充分运用。但这种步兵战术真正发扬光大,则是在朝鲜战争中。面对火力空前强大,普通步兵团都配备105榴弹炮的美军,采用一窝蜂集团冲锋无异于给敌人大量杀伤自己的机会。

此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都经历过解放战争的历练,对“三三制”战术编制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志愿军战士都坚定执行“三三制”战术,并且严格遵从班长号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军武器装备不如美军,但依然能在近战和夜战中给予美军极大杀伤。

而美军强大火力,在面对打三三制的志愿军完全发挥不出来。在我军全面换装苏械前,正是三三制战术,隐藏了我军单兵火力不如美军的短板,让我们得以在朝鲜战争中,将美军打回三八线以南,最终取得朝鲜战争胜利。

日军无力防守,美军重武器失灵,打遍强敌的三三制战术还在用吗? - 4

随着朝鲜战争的胜利,三三制步兵冲锋战术,也成为我军新兵必练科目、王牌战术。即便是我国军工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单兵火力越发强悍的当下,三三制战术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正所谓:“经典永不过时”,真正经典的战术也不会因为时代改变,而被时代抛弃。

三、现代战争还需不需要三三制战术?

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改变了我们熟悉的战争模式。大兵团闪电突袭,机械化部队快速展开推进的地面决战,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超视距战斗、空中打击和电子战信息战。

突然之间,陆军战术不再重要,因为大兵团陆上对决已经非常罕见。因此也有人说“三三制”战术编制已经落伍,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需要这种“鸡肋”战术。

实际上就像我上面说的,经典是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改变,而被淘汰的。和许多经典东西一样,三三制战术并没有因为战争模式改变消失,而是升级改变,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战场上。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三三制战术更多运用于开阔正面进攻作战。但在现代战争中,这种作战场景越来越少,非对称战争和局部冲突成为主流。比如在索马里冲突中,美军101突击师对藏匿在摩加迪沙恐怖分子发起突袭,美军利用轻型直升机快速达到目标区域,然后以几十人小纵队对目标发起攻击。

日军无力防守,美军重武器失灵,打遍强敌的三三制战术还在用吗? - 5

在突袭过程中,美军4人组成战斗小组,使用通用机枪机枪手和使用挂装枪榴弹步枪的士兵断后,另外两名士兵在前,四人逞方形战斗队形、背靠背前进,这样四个方向始终都有人注意,最薄弱的背部则被保护起来。而这种巷战战术,就是根据三三制战术演变而来的。

相比较传统三三制战术更多面向正面和侧面之敌,这种四面战术充分考虑到巷战环境,四周都有可能出现敌人的情况,这种战术的出现,也极大降低了美军伤亡。因此在后来的局部战斗中,美军经常使用这种作战小组进行作战,这种战术在美军中反响也非常不错。

类似美军这种战斗小组作战战术,在英军、德军、俄军中都有使用,只不过人数和战斗队形有细微差别而已,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些战术都是从三三制衍生而来,称得上是三三制战术的“后辈儿孙”。

经典战术永不过时,只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就是这个意思。

文/斜杠青年参考资料:1、《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经典的志愿军三三制战术》,王智超2、《林彪总结的六大战术原则》,龚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