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1日 5.6°C-9.9°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战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普遍实行以符节调兵的制度?

2021-10-09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春秋时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大国也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最大的只剩下“七雄”。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与大国争霸急需人才的形势不相协调,于是,贤明的君主就开始着手从士人阶层中选用人才,破格用士是那个时代的特色,致力于造就量能授官因功授禄的制度。大量的下层士人入仕为官,“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战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普遍实行以符节调兵的制度? - 1

游说、推荐、招贤是士人入仕的主要方式

一旦取得君主的信任,就被委以重任。他们享受着难得的自由,但战国时代已经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历程。各国纷纷变法,扫荡旧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走向封建制国家。其实,加强君主集权,并非是秦统一天下以后才有的事,此刻已经开始。各国进一步执行春秋时已经开始的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普遍设立将、相,实行文武分职。这不仅是军政才‘能各有不同,分职更加科学有效,也不仅因为军政事务日益繁多,一人难兼二任,更是国君有效驾驭臣下的需要,是一种牵制和平衡。

各国普遍实行了以符节调兵的制度。兵符一分为二,一半由君主保存,一半在将军手中,调兵必须合符才行。如秦国调兵的称虎符,上面铸有文字,调兵五十人以上,就必须动用虎符。实行玺印制和考核制。战国时代的官僚制度,已不是春秋时的世官制,君臣关系更是一种臣属与雇佣关系,“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玺印就是表示这种关系的信物。玺印的授夺就反映了君主的官吏任免权。普遍实行考核制,以赏优罚劣,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战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普遍实行以符节调兵的制度? - 2

国家的军政大权

已经集中在君主手中,地方集权于中央,臣下集权于君主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战国的自由必将为秦汉的专制所取代。战国时代的自由是从统一中分裂出来的那个时代不得不有的一种景象。君主不是不想专制,是还无力去专制,他们也并不想给士人自由与尊严,是形势所迫。齐宣王见颜镯时,不是也认为王者尊贵吗对于乱说乱动的人,君主并没有那么宽宏大量,只是不敢过于严厉。

一国若敢杀戮士人,马上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结果是别国之人不再为你效力,接着,本国士人也会离你而去,最后说不定连老百姓也会逃亡,那就真是“孤家寡人”了。秦统一后,全面确立专制王权,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不断巡行,镇抚四方。汉兴,逐步建立起专制制度,在刘邦时尽灭异姓诸侯王,又分封同姓,以为藩屏,杀白马盟誓,但同姓诸侯王同样是一种离心力,是中央的威胁。

战国时期,为什么各国都普遍实行以符节调兵的制度? - 3

结语:

文帝时就有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防范他们,如分封亲子就国,用周亚夫为将,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并借此削弱诸侯国。武帝时期,随着功臣尽死,掣肘之力大大减弱,建中朝夺政府之权,发十三部刺史、绣衣使者巡行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全面削弱诸侯国,用重典治国,任用酷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加强中央集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