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顾礼法也要传位给朱允炆,这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皇帝位,太赦天下,次年改元建文 。朱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上,建文帝只在位四年,却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下落之谜。鲜为人知的是,建文帝身上还有一个谜案,即朱标育有五子,朱允炆只是庶长子,一向讲究礼法的朱元璋为何会传位庶子朱允炆?
根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一共有三个皇妃:常氏、吕氏、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
1371年,洪武四年,常氏嫁给十六岁的皇太子朱标,成为大明的第一位太子妃。常氏出生名门,是常遇春长女,舅舅是悍将蓝玉,育有二子分别为朱雄英与朱允熥。
次妃阿失宁之女,根据《俞本纪事录》记载,大约1370年时,前朝参政阿失宁朝拜朱元璋,将其女儿献给东宫为次妃,朱元璋命女官去兰州迎亲。但阿失宁对明朝并不恭敬,因此此妃结局可能并不好,正史上没有记载此妃,也无此妃育有子女的记载。
第三妃吕氏,不知何时入东宫,她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吕本是宋末名将吕文焕之后,为元朝显贵一族,1367年归降朱元璋。吕后育有三子,分别为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
朱标五个儿子年龄排序是:朱雄英(1374年出生)、朱允炆(1377年)、朱允熥(1378年)、朱允熞(1385年)、朱允熙(1391年)。
至1392年时,嫡长子朱雄英早已去世(1382年去世),彻底告别皇位,第四子、第五子年龄过小且又庶出,也无缘皇位,真正适龄皇太孙的是朱允炆与朱允熥。
而上文说了,朱允炆是吕氏之子,朱允熥是常氏之子,后者才是真正的嫡出,朱允炆只是庶长子,所谓“居嫡长者必正储位”,朱雄英去世之后,朱允熥成了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朱元璋应该立他为皇太孙才对,为何反立朱允炆?
朱元璋为何这么做,没有人知道原因,但如今猜测多与蓝玉有关。
明朝初年,淮西勋贵互相联姻,关系盘根错节。作为淮西勋贵军中重要代表,蓝玉为人跋扈,甚至不听朱元璋劝告,还直接向朱元璋要官,让朱元璋担心传位朱允熥之后,蓝玉等勋贵势力会进一步膨胀,导致外戚失控,引发外戚干政灾难。相反,朱允炆只是前朝降臣吕本之孙,不会引发外戚干政灾难。
但笔者认为这一可能性不大,朱元璋是一代雄主,性格坚毅手段惊人,既然能为朱允炆铺平道路,为何不能为朱允熥铺平帝路?即便传位朱允熥,朱元璋依然可以除掉蓝玉等勋贵来解除朱允熥的外戚之忧,因此朱元璋不可能被淮西军功勋贵威胁而不敢传位朱允熥。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朱雄英去世之后,朱允炆已经成为朱元璋眼里的嫡长子。选择朱允炆,只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原则。
谈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一个悲剧。1378年,朱允熥出生,但第二天生母太子妃常氏去世,四岁的朱雄英和刚出生的朱允熥,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朱元璋对太子妃常氏非常尊重,为之辍朝三日,并追谥“敬懿”皇太子妃。
国不可一日无主,东宫也不可一日没有女主人。常氏去世之后,东宫的新女主人来源,要么是朱标再娶,要么在吕氏与阿失宁女儿中选一个。最终,吕氏被扶正了,成了东宫女主人。
吕氏成了皇太子继妃,朱雄英是嫡长子,朱允炆就升级为嫡二子,朱允熥降级为嫡三子。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由于朱雄英早逝,朱允炆成了事实上的嫡长子,朱允熥是嫡二子,注重礼法的朱元璋自然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
在这一过程中,最悲催的孩子是朱允熥,按照礼法制度,朱雄英去世之后,他是标准的嫡长子,皇太孙位置本是他的,但谁让他妈死得早呢。
更悲催的是,元嫡朱允熥原本地位比吕氏和朱允炆都要高,却在常氏去世之后,迅速开始降低,甚至成了吕氏眼中钉,而且随着朱元璋清洗了蓝玉等亲戚,朱允熥的地位一降再降,处境之艰难估计难以想象。
朱允炆继位之后,封朱允熥为吴王,封地杭州,当时正在削藩的朱允炆怎么可能让朱允熥就藩,朱允熥就一直待在南京。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身份非同一般的朱允熥又成了朱棣眼中钉,很快被降级为广泽王,移居漳州,没多久召还回京,废为庶人,圈禁在凤阳,1417年去世,享年39岁,结束了悲催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