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阳有支女真族的后人,祖先是金朝开国功臣粘罕
75岁的山东烟台莱阳高格庄镇东大策村农民粘洪光,最近有个幸福的烦恼。
幸福的是,他的两个孙子这两年分别娶妻生子,让他当上了曾祖父,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欢乐;烦恼的是,在两个重孙子起名的问题上,住在城里的孙媳妇儿,跟他的意见并不统一,没有使用老粘家代代传下来的辈分用字,而是起了个更时髦的名。
按照辈分起名字,曾经是民间奉若圭皋的传统习俗,但如今除了部分农村老人还坚持之外,城里的多数年轻人都已经不太在乎。
跟孙辈们儿不同,老粘就是一个很在乎辈分的农村老人。“我们粘姓比较特殊,人数比较少,都能论上辈分,如果不按照祖宗规定的用字起名,岂不是坏了规矩?”粘洪光说。
粘洪光的辈分是“洪”字,他的儿子是“武”字辈,孙子是“来”字辈,如果按照他的意见起名的话,重孙子应该是“昌”字辈,再下一辈是“阳”字,这五代人的用字连在一起,组成了一句话“洪武来昌阳”。(历史上莱阳曾叫作昌阳)
洪武来昌阳,不仅是莱阳粘氏家族的辈分用字,也是这支女真皇族完颜氏后人的历史写照。
“粘”这个姓氏,相信不少朋友是第一次见,这个姓氏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呢?喜欢看历史书或者看岳飞抗金故事的朋友,或许会联想到宋金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粘罕”。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回答正确。粘姓,的确是金朝开国大将粘罕的后人。
根据《金史•完颜宗翰传》记载,“宗翰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国相撒改之长子也。”完颜为金朝皇族姓氏,完颜宗翰从辈分上来说,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侄子辈(其子侄汉名都冠以宗字,如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等)。在金熙宗年间,粘罕(宗翰)官拜太保、尚书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是金朝前期的重臣。(在黄晓明版本的电视剧《精忠岳飞》当中,粘罕经常出场)
如今,粘罕被尊为粘姓的一世祖,到了第8世时(元朝期间),他有位后人名叫博温察尔,南迁福建晋江,到了博温察尔儿子这一代,正式以“粘”为姓。根据粘氏族谱记载,博温察尔共有三子,分别名为“粘寿”、“粘禄”、“粘正”。
三兄弟成人之际,正当元明鼎沸之际。迫于生计,粘寿和粘禄留守福建,粘正则乘船北渡,在洪武年间辗转来到了莱阳,成为莱阳东大策村粘姓的始祖。在宋元明时期,从东南沿海到胶东半岛,海运很通畅,位于胶东半岛南段丁字湾畔的行村(海阳)、羊郡(莱阳)、金口(即墨)等地,都曾是繁华的港口,元朝时的海上漕运,即按照此路线行走。粘正想必也是从丁字湾下船,沿五龙河北上,最终选择了在五龙河和娘娘山之间的东大策村作为定居地。
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如今的东大策村大约有400户人家,有1000多粘姓族人。
按照古代大宗小宗的标准,如今居住在福建晋江的粘姓族人,是本姓的大宗,负责建宗祠、修族谱,组织定期祭祖(女真族源于东北,后人祭祖多到黑龙江的阿城)。在几年前的一次祭祖仪式上,两位莱阳粘姓族人遇到了从福建台湾赶来的宗亲,一寒暄得知前者是山东的族人,让后者十分激动。因为在福建粘姓族谱上,确实有粘正去山东的记载,但一直不知其子孙的具体下落,而今终于找到。为此,福建粘姓族人曾专门派人到莱阳东大策村对接族谱。几百年未通音讯,南北两支粘姓族人相见之后,仍倍感亲切。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福建的粘姓登记为满族,而莱阳的粘姓却是汉族。
根据粘洪光(19世)的介绍,莱阳粘姓曾在清朝嘉庆和民国年间两次修撰家谱,而今又过了近百年的时间,族中又有了很多变化。为了及时更新族人的情况,自嘲“墨水不多”的粘洪光在热心族人的帮助下,志愿开始了新一轮的修谱工作,75岁的粘老爷子不会用电脑,了解到的情况都用手写在纸上,装订成册。
“我跟村里人说了,你们谁家有结婚、生孩子的喜事,一定要告诉我一声,我及时写到族谱里,这才对得起祖宗。”说这句话的时候,粘老爷子的表情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