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6日 7.5°C-11.1°C
澳元 : 人民币=4.8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巴黎的忧郁:解剖“勒庞现象”

2017-04-25 来源: 凤凰资讯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时隔15年,来自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候选人23日再次闯入总统选举“决赛”,这次主角不再是当年的老勒庞,而是他的女儿玛丽娜·勒庞。 

巴黎的忧郁:解剖“勒庞现象” - 1
玛丽娜·勒庞

当年,老勒庞的“成功”普遍被归因于侥幸,但如今,同样持反移民、反欧盟立场的勒庞取得“胜利”已经不再让很多人意外。这反映出多年来由于法国在经济发展、外来移民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已引发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 

可以预料,无论勒庞最终能否入主爱丽舍宫,只要滋生极右翼的社会土壤依然存在,“勒庞现象”就不会消失,“国民阵线”仍会是一支足以影响法国政坛乃至欧洲局势的政治势力。 

老勒庞的政治遗产

老勒庞1972年创立“国民阵线”后长期领导该组织。 

2011年,勒庞接替老勒庞当选“国民阵线”新主席后,推进改变“国民阵线”极端形象,和持有“反犹言论”的老勒庞“划清界限”,但勒庞在反移民、反欧盟等方面的政策主张与老勒庞并无二致,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 

2002年,老勒庞在竞选总统时曾用一句话概况自己的信仰:“法国是法国人的”,主张建立强大的法兰西国家,摆脱欧盟,奉行有利于“土生土长”法国人的制度,排斥移民。同样,勒庞在今年竞选时也明确提出“法国优先”的口号。 

无论是老勒庞,还是勒庞都自称代表“法国人民”,利用民众与精英之间的分歧以及国内民众与外来者之间的分歧,向传统政治势力发起挑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认为,按照理性分析,法国也许不会选勒庞当总统,但法国社会现在有一个共识,“再不改革,法国就没有机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要求激烈变革的政治人物,哪怕改革后有可能会很糟糕。 

冯仲平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传统政治势力在此次大选中彻底失势,勒庞和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能够进入第二轮的根本原因。 

“锈带”区的现实忧虑

首轮选举出线后,勒庞立即前往法国北部“锈带”地区,向支持者喊话。近些年来,这里一直是“国民阵线”的主要票仓。 

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访法国典型的“锈带”区——洛林地区发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民众普遍对传统政党失去信心,这恰恰给“国民阵线”崛起创造机会。 

在洛林地区,记者不难感受到触目惊心的萧条:“铁将军”把门的服装店、快餐馆随处可见,不少店铺门口标明“出租”或“出售”,街道上难以见到修缮一新的房屋,墙皮褪色的棕黄和裸露墙体的砖红成为这片区域的主打色。 

洛林经济、社会和环境委员会副主席吉尔贝·克劳森说,随着洛林进入“去工业化”轨道,当地政府未能扭转经济滑坡,当地失业率和贫困率居高不下,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当传统政党未能解决现实问题时,‘国民阵线’却回应了东部和北部工薪阶层的现实忧虑,并利用人们面对全球化以及难民潮的迷茫乘虚而入。”研究“国民阵线”大约20年的法国社会学家瓦莱丽·伊古内说。可以说,“国民阵线”得以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借助选民对于现状的愤怒情绪和人心思变的政治诉求。 

大欧洲的真正威胁

“勒庞现象”出现在法国,但却牵动整个欧洲的目光。许多人担心,假如勒庞当选法国总统,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遭遇重创,其影响将远远超过英国脱欧,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可能助长整个欧洲的极右翼政治势力。 

勒庞在竞选演讲中指出,欧盟切断了法国与法语国家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化联系,法国失去独立地位,作用和实力被削弱。此外,欧盟使得法国难以控制移民和调控税收,从这一角度看,“欧盟是问题而非解决出路”。 

她宣称,如果当选法国总统,第一项任务就是让法国政府重新审视欧盟条约,建设新的欧洲。“这个欧洲有能力独立自主进行防务,法国将不放弃自己的主权,尊重自己人民的意愿。总之,欧洲是欧洲人民的欧洲,而不是欧盟委员会那些委员的欧盟。”勒庞强调。 

在今年2月初发布的竞选纲领中,勒庞还宣称,如果当选总统,她将先在法国发起是否留在欧盟的公投,公投之后再和其他欧洲国家谈判,目的是达成一个尊重法国独立、各国主权、为各国人民利益服务的欧洲计划,将货币、经济、司法和领土主权还给法国。此外,她还称要恢复边检、退出申根区。 

法国总统首轮投票后,欧盟和多个欧洲国家打破“政治禁忌”,纷纷表达对马克龙的支持,希望他最终能够击败勒庞,一是让欧盟避免再次陷入危机,可以稳住阵脚,实施必要的改革,二是阻挡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的上升势头。 

“决胜局”的历史重演? 

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中,老勒庞虽然赢得首轮,但最终惨败给对手希拉克,得票率不足20%。如今,类似的场景有可能再次上演,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法国左右两党联合阻击“国民阵线”的潜规则依然会发挥作用,而最新民调也显示,勒庞将在“决胜局”中输给马克龙。 

但在经历去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黑天鹅”事件后,在政治生态重新洗牌、反全球化思潮泛滥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不再迷信民调结果,法国总统选举依然存在一定悬念。 

冯仲平认为,从民粹主义的角度来讲,“勒庞现象”和“特朗普现象”有相通之处,但法国和美国的选举制度存在很大差异。 

法国两轮投票制度确保了当选总统者能获得50%以上的有效选票,也就是绝对多数,而特朗普虽然赢得选举,但实际选民票少于希拉里。 

法国总统选举是观察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极右翼势力走向的重要节点,但并非终点。当前,极右翼政党和主流政党正在较量之中,如果主流政党难以拿出让民众认可的改革方案,极右翼势力就会上升。“这就像一场赛跑,跑得慢了,另一方就跑到前面,极右翼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冯仲平形容道。 

即便勒庞在“决胜局”落败,但“勒庞现象”不会很快消失,因为法国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再过5年,当下一次法国总统选举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跟踪报道“国民阵线”的法国摄影师文森·雅鲁索说:“传统政党可以在一次又一次选举中联合狙击‘国民阵线’,但如果选举之后他们什么也不做,联合阵线总有一天会撑不住。”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