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4日 5.8°C-9.7°C
澳元 : 人民币=4.7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2017-05-05 来源: 麦子熟了 评论0条



我们都在识图努力达到理想的高度,但是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认识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我们清楚的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的认知也能更深刻,避免让自己在现实面前处于被动局面。认识自己,坚定内心,更扎实的走向我们理想的目标。


文 |  读自己ReadYourself 授权发布


最新一期《奇葩说》上,各位辩手针对“有一个比人类还要高等的动物的蛋,落在了地球,你是要毁灭它还是呵护它”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且不说,各位如何唇枪舌战,辩手大王对自己进入这个节目的经历的回顾就很有意思:她觉得自己深受黄执中这个大咖的智商碾压。换句话说,她有时候理解不了黄执中想问题的深度,get不到他的意思。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像黄执中这样的人。他们想问题很深入的人,他的层次总是比别人高了一截,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总是让人叹服,让人不得不而感叹理智之美、精神之性感,以及自己的“弱智”。

 

他们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高度的自我觉知能力,对自己、对问题都有深刻的洞察。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更是将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

 

为什么“认识你自己”如此重要?

 

当一个人丧失了对存在的觉和,便会被痛苦所折磨。无法认识自己的人,生活会变成了无意义的断瓦残片。在一个疏离的宇宙中,断绝了与自己的联系,会很容易沦为情绪、欲望、感情的奴隶。

 

认识自己仿佛是一辈子的命题,我们往往都觉得很了解自己,但是遇到一些无法应对的事情,我们又开始变得迷茫起来,手足无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凡是来了又走的,都不是你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 1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在《幸运之书》中提出:人类进化的下一步就是超越思想,这是我们现阶段的紧急任务。这并不意味着停止思考,而是至少不再完全认同于思想,受制于思想。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当你觉得无聊了。曾经我也和我朋友谈到过这样感觉,就是精神空虚的时候很容易感到饥饿。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吃零食、看偶像剧、购物来满足我们大脑的饥饿感。


我们将精神的空虚转化成身体的需求。慢慢的,我们觉得有一些空间感和宁静的感觉了,无聊感也就消失了。


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感到无聊的人”并非是你自己,无聊感只是你内部一个受限的能量运动。无聊、气愤、伤感和恐惧也不是你,它们都不属于你,它们只是人类大脑的各种状态,来了又走。


所以,在激烈争吵的时候,情侣闹分手的时候,都会喜欢说,“你,冷静一下。”因为我们受限于大脑的各种状态之时,正在隔离着那个真实的自己。



在时间中没有救赎, 你无法在未来获得解脱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 1


有人说,等我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我是不是就认识了自己?

 

为了成为想要成为的人,我们往往会创造出许多虚无缥缈的理想形象来。如果寄希望于未来,往往会导致永远处在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中。


人应该用行动来定义自己的本质,而不是用理想来绘制自己的人生轨迹。因为只有你在不断的实践之中,你才是你,你被内在无意识的力量驱使而采取了行动。人之所以要认识自己,正是需要一种理性的昭示和警醒,可以帮我们超越人自身的局限性。

 

我们形成对他人或自我的认知往往来自三个途径:他人评价、社会比较、行为观察。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在说自己单纯之后,反而与自己疏远。在信息时代,其实“单纯”慢慢不再是一个褒义词。单纯不再意味着你阅历不够丰富,而是指你在与人交涉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醒,也不擅长观察和评判他人,看不到事情的深层含义,所以导致对这个世界认识的也不够深刻。


所以,足见古人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多么有道理,至少不会让你在复杂的生活中沦落到一个相对被动的局面。



要戴上刺痛的荆冠,不要温柔的玫瑰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 1


在人生问题上,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和他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柏拉图也很喜欢这句箴言,并说出“做你的事和认识你自己”。

 

你若有留意人物传记的习惯,那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最后能在一个领域发展得较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断地去尝试,快乐的计划、决断以及迅速的行动。

 

德国诗人海涅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商人家庭,父母希望他经商,但他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就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后来海涅还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开始创作诗歌。


写诗之后,海涅开始游历,广泛接触社会,写散文札记,而他的写作也毫不容情的讽刺了德国当时的落后状态,再加上犹太人在当时受到严重的歧视,海涅感动无路可走。


七月革命爆发,海涅立即受到鼓舞,他离开了祖国,来到巴黎。海涅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诗歌创作也达到了最高峰。


类似的经历的有鲁迅、济慈、弗洛伊德,以及我们生活中许多的人。他们对于认识自我的态度不屈不挠,虽然经历过痛苦的挣扎,但这挣扎的过程就是认识自我的重要的过程。


正如海涅的诗里所说的一样“要戴上刺痛的荆冠,不要温柔的玫瑰。”

我很欣赏这样的人,从容不迫,一双眼睛流露出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感受到的幸福。有些时候远离虚无缥缈的理想,不要总是去强迫自己去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你会快乐的多。


希望我们都能活的恰到好处,内心坚定的路,我们慢慢的走。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 4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 5 你一切的洞见都来自对自我的觉知 - 5  戳阅读原文,带走《幸运之书》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