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6.5°C-10.6°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走在时尚前沿,千百年前的耳饰竟然这么美

2024-01-23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耳饰是中国古代首饰中的一个门类,主要包括玦、耳珰、瑱(充耳)、耳环、耳坠、丁香、耳钳七大种类。它的设计与制作,代表了同时代最为精湛的金、玉、宝石加工及镶嵌工艺。在所有浩繁的首饰类别中,耳饰宛若耳边隐隐闪烁的星光,伴随着我们跨越千年的洗练,成就着耳畔别样的风景,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古代耳饰的发展。

耳饰在中国的出现和使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耳饰种类为玦,并以玉玦居多,另外也有骨、石、玛瑙和象牙材质,当时受到工艺限制,仅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打磨。从墓地出土的玉玦来看,当时不仅有女性佩戴,成年男性和儿童也有穿耳洞的习俗。

夏商时期,冶金技术产生,中原地区便有了青铜和金质的耳环和玦形环,多以铜丝弯曲而成,或于一端压扁作喇叭形。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女性流行佩戴耳珰,耳珰呈圆柱体,束腰,两端作喇叭口。多以玻璃、琉璃、玛瑙、琥珀等较为通透的材料制成,故有“明月珰”之美称,也有少数是用黄金制作的。耳珰中心均有横贯穿孔,可以用细绳从孔中穿过,并穿坠其他坠饰。

汉代以后直至隋、唐、五代,中原地区不流行穿耳。当时的人物画、墓室壁画或陶俑等文物几乎看不到戴耳环的,该时期出土的耳环也甚为稀少。五代时期,戴不戴耳环甚至成为区分番、汉的标志。与此同时,中国北方匈奴、鲜卑族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耳坠,即耳环之下再缀连其他饰物,且男、女均有使用。

宋代时,中原汉文化地区的耳饰展现出不同的新局面。从诸多画像与壁画上可以发现,皇后、贵妇到侍女都有佩戴耳饰。耳饰实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土,采用锤鑠、累丝工艺制作,以金银材质为主,题材为花叶、瓜果、蝴蝶、蜻蜓等,呈现出多样性。明代盛行的夸张的S形环脚于宋、辽时期初露端倪。

明代是第一个把耳饰形制纳入服饰制度里的朝代,且品类繁多,款式推陈出新。明代笔记小说《天水冰山录》中就记载有多种耳坠,如“金累丝灯笼耳坠”、“金玉寿字耳坠”等。其中葫芦耳环、大塔葫芦耳环、琵琶耳环是皇室和高级官僚贵族妻妾的盛装耳饰,三类耳环均依形定名,其中以葫芦耳环最为多见,且从明初一直沿用到至少16世纪中叶。

清代还保留有游牧民族的装饰习俗,男女都有佩戴耳饰。清初满族女子所戴的环数和形制并不固定,直到乾隆年间《皇朝礼器图》校勘完成后,满族贵族女子的耳饰才正式规定为一耳三钳,即耳垂上悬挂三件坠饰。清代的耳饰制作精美,取材广泛,坠饰的设计多为一些有趣的形状,如凤凰、核桃、葡萄、鸟笼、花朵等。皇宫妃嫔耳饰一般为珍贵的宝石、翡翠、玉石、珍珠、珊瑚等,再饰以金银,精美绝伦。

古代的耳饰就介绍到这里了,虽然耳饰的发展经历一波三折,但仍抵挡不住人们对它的喜爱。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