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4日 11.7°C-14.3°C
澳元 : 人民币=4.7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女孩骨龄 15 岁医生拒为其打"追高针" 父亲:300 万够吗 ?

2022-05-14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女孩骨龄 15 岁医生拒为其打"追高针" 父亲:300 万够吗 ? - 1

↑医院里的科普栏

红星新闻记者 王语琤 潘俊文 实习生 张洁

实习编辑 朱洁英

儿童保健科,梁女士(化姓)带着 6 岁的女儿,仔细地听着医生的分析。医生说,梁女士的女儿身材矮小,诊断后发现她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如果希望能追上 " 标准 " 身高,主要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让孩子打针注射生长激素,二是让孩子多运动,调节作息,同时补充维生素等营养,通过更 " 自然 " 的方式让孩子追高。

梁女士记得,小时候,学校里上体育课,会让同学们按高矮顺序排列。自己由于个子不高,总是站在一边,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因为身高 " 靠边站 " 了。她不希望女儿也受到这样的困扰,决心让女儿追高。

怎么追?要不要打针?打针会痛,要向体内注射药物,对所有孩子来说,恐怕都是 " 受罪 "。医生也告诉梁女士,注射生长激素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且效果因人而异。另外,如果选择长效针剂,一年大概要花费 10 万左右,对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与梁女士经历过同样纠结的家长还有许多。某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家长分享的带孩子打针 " 追高 " 的经验贴。

看到孩子身材矮小,便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是否意味着 " 身高焦虑 "?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是不是能让孩子长得更高的 " 灵丹妙药 "?让孩子打针追高,是不是 " 揠苗助长 " 的行为?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程昕然表示,家长有必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但 " 打针 " 通常是患病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过严格诊断后,才能遵医嘱做出的选择,并非可以随意使用的 " 灵丹妙药 "。

身高或心智?增强户外运动有助生长发育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名 9 岁女孩通过打性抑制针 " 追高 "。报道中,女孩的骨龄超过 9 岁半,经医生诊断为 " 中枢性性早熟 "。不仅可能初潮来得过早,也意味着身高增长的空间可能仅剩 1~2 厘米。几番思索后,女孩的母亲张女士选择让女儿打性抑制针,延缓初潮到来的同时争取更多的长高空间。为此,加上来回的路费、医药费等,他们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花费了近 10 万元。

梁女士也是追高家长的一员。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每年她都会带女儿去当地公立医院的儿童保健科体检。从医生那里,她得知孩子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段的全国标准身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了解其原因。做了骨密度、骨龄、核磁共振、抽血化验等检查后,医生给出诊断结果:孩子生长激素分泌少,可以考虑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补足,或是通过多运动、补充维生素、调节作息等协助长高。

梁女士不希望孩子受到身材矮小带来的困扰。幼儿园里,往往会让孩子们根据高矮次序排列。梁女士记得,小时候,每当老师让同学们 " 高的站一边,矮的站一边 ",自己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觉得好像因为长得不够高的缘故 " 靠边站 " 了。她认为,女儿也可能因为身材偏矮而受到歧视、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她知道某些岗位对求职者的身高有硬性要求,不希望女儿将来因身高 " 不达标 " 而失去一些机会。

梁女士从医生那里了解到,生长激素的使用剂量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女儿的情况,若选择长效针,1 年的总价大约为 10 多万,对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来说较为高昂。医生也告诉梁女士,生长激素的效果因人而异,可能还会产生副作用。梁女士的丈夫则认为,比起为身高苦恼,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与身心健康更加重要。

综合考虑后,梁女士放弃了打针追高这条路。梁女士咨询医生后得知,运动有利于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此前,梁女士的女儿运动较少,如今,梁女士会督促女儿跳绳、骑车,同时补充维生素,早睡早起,健康作息,希望能通过更 " 自然 " 的方式让女儿长高。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程昕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年来,前往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医,问诊身材矮小和性早熟的儿童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问诊性早熟的孩子比例上升明显。通过与家长的交谈,程医生了解到,居家期间,孩子户外活动减少,是导致儿童性早熟和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科普知识的宣传,也让更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打针追高?有人误把激素当灵药

在某网络平台上搜索 " 性抑制针 "、" 生长激素 ",可以看到不少家长撰写贴文,分享自家孩子注射性抑制针和生长激素的经历。页面上端,平台弹出提示 " 医疗领域专业性强,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

粗略来看,通过 " 打针 " 的方式追高,根据不同的情况,主要有单打生长激素、单打性抑制针、生长激素与性抑制针 " 双打 " 这三种形式,同时积极锻炼、补充营养、调整作息。

一些家长发帖称,由于疫情原因出行不便,他们选择把药剂带回家,自己给孩子打针注射。一位为孩子单打生长激素的家长写道,儿子 9 岁 2 个月,身高 123 厘米,医生建议注射生长激素。与医生探讨后,她把药剂带回家,亲手为孩子打针。她分享自己的打针心得," 找准位置下手要麻利,手抖的话可能扎不好,不要怕,扎下去之后慢慢推…… "

一位 " 双打 " 的家长展示了女儿的身高体重记录表。她表示,女儿将近 7 岁时,身高已达 133 厘米,与同龄人相比偏高。然而,她的骨龄已有 11 岁,经医生诊断为性早熟,可能 8 岁就会来月经,最终预测身高为 147 厘米,可能难以达到遗传身高。

这位家长决定让孩子打性抑制针,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希望能在延缓性发育的同时,让孩子的身高与骨龄相匹配。女孩 8 岁时,身高已达 149.8 厘米,成为全班最高的一个,骨龄为 11 岁多。咨询多家医院的医生后,家长决定停打生长激素,继续打性抑制针。停止注射生长激素半年,女孩又长高了 1 厘米,长高速度比打生长激素时明显放缓。

记者注意到,有一名自称身高 139 厘米,已满 23 岁的女子执意要打生长激素。她展示的某三甲医院放射检查报告单显示,其骨骺线已闭合,骨龄为 18 岁以上。医生告诉她,长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不建议她注射激素。但她试图寻找其它渠道打生长激素。评论区中,有网友留言,提醒她这种情况下打生长激素,很可能无法达成增高的效果,反而有产生副作用的隐患。然而,对于此类提醒,她抱着抵触的心态,表示 " 特别不爱自己 139 厘米的数据 ",哪怕有增高几毫米的可能性,也想尝试一下。

" 身高焦虑 "?身材矮小或潜伏疾病

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程医生,近年来明显感觉到,门诊的工作越来越忙碌,常常需要在一天内接待上百位问诊者。一进入诊室,便很难有工夫离开,一待就是 9~10 个小时,中午吃饭的时间只有 20 分钟左右,几乎没有能按时下班的日子。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男孩,大约 8 岁时曾找她问诊。为孩子做了检查后,程医生发现他有生长激素缺乏症。根据男孩父母的身高计算,男孩的遗传身高可达 170 厘米左右。但若不注射生长激素,很有可能无法达到遗传身高。然而,家长当时没有把医生的建议放在心上。5 年后的一天,程医生在下班前突然接到男孩父亲的电话,请求程医生再等一会儿,他马上就带着孩子赶到。

父子两人来到医院后,程医生发现男孩身高仅有约 156 厘米,骨龄已达 15 岁。孩子父亲恳求医生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但程医生遗憾地告诉他,孩子的骨龄偏大,用打激素的方式追加身高,可能性几乎没有。然而,家长固执地要求医生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尽管经济条件一般,但还是想打质量更好,价格更昂贵的水剂激素。" 我觉得亏欠了孩子," 他对程医生说。

无奈之下,程医生为男孩了注射生长激素。每个月,注射激素大约需要花费 7000 多。连续注射 3 个月后,他们花费了 2 万余元。然而,男孩 1 厘米都没有长高,只好放弃。

前些天,有个父亲没有按号排队,直接来到诊室门口,要求医生为孩子看病。程医生让这位父亲先去排队。他说," 程医生,我孩子情况急呀。"

程医生了解到,这位父亲是一个老板,家里有工厂,经济状况不错。女儿想要从事护理工作,但岗位对从业者的身高有要求。女儿的身高约为 149 厘米,没有 " 达标 ",希望程医生能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增高。测评后,程医生发现女孩的骨龄已有 15 岁,即使打生长激素也无法追加身高,便拒绝了这位父亲的要求。" 我给你 100 万够不够?" 这位父亲问道。程医生没有回答。" 那 300 万够不够?" 程医生告诉他,不是费用的问题,是孩子已经过了适合打生长激素的时间,最终回绝了他的要求。

那么,发现孩子身高比同龄的孩子矮小,是否有必要去医院检查?打针是最好的选择吗?

程医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例如身高及生长速率也是反应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但在临床上只有明确适应症的孩子才适合用药物治疗。近年来,程医生也曾遇到不少家长怀着 " 让孩子更有身高优势 " 的心态,来医院咨询是否能通过打生长激素或性抑制针,让身高、发育正常的孩子长得更高。对此,程医生总会进行劝阻,并为家长们科普真正需要治疗的情况。

首先,发现孩子身材矮小,无需讳疾忌医。带孩子来科室检测生长发育状况,未必就是 " 身高焦虑 "。程医生告诉记者,身材矮小有时不仅关系到美观,还可能指示着某些潜伏的疾病。例如,身高和体重一样,是反应营养状况的指标。另外,骨关节病、遗传代谢病、脏器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病、肿瘤等,也可能造成身材矮小的情况。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体检,排查病理性的情况,可及时发现一些潜伏的疾病,及早治疗,更有利于康复。

性早熟之忧?性抑制针无法追加身高

女孩骨龄 15 岁医生拒为其打"追高针" 父亲:300 万够吗 ? - 2

↑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的 " 儿童身高体重发育数值表 "。

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的,根据我国 9 省市儿童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 " 儿童身高体重发育数值表 ",是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在判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诊断疾病的量表。该研究所每 10 年都会做一次九省市儿童身高体格发育状况调查,以此得出表内数据。量表将儿童的身高分为 " 超高 "、" 偏高 "、" 标准 "、" 偏矮 "、" 矮小 " 五种情况。通常情况下,身高低于 " 偏矮 " 的儿童,可以考虑采取干预措施促进生长。包括在家中进行自我干预,如调整饮食、运动、睡眠等,以及服用医生处方的钙片、维生素 D、中成药等。身高低于 " 矮小 ",符合适应症的儿童需要通过生长激素药物治疗。

判断应该如何干预身高,需要考虑导致矮小的原因,例如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性早熟、营养不足、肿瘤压迫等。某些情况下,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或其他疾病如特纳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等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针对性早熟导致的矮小,临床上常用性抑制剂联合生长激素 " 双打 "。

通过打针干预身高的情况,在医学上属于 " 疾病 " 范畴。上文提到的 " 中枢性性早熟 " 就是一种疾病。" 身材矮小 " 很多情况下也是由疾病导致的。判断是否需要药物干预,首先要在正规的专科医院,由内分泌专业医生经过综合评估,完成相关检查,确认孩子符合病理性的情况。

性早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诊断。第一,女孩在 8 岁前乳房发育,男孩在 9 岁前睾丸增大。第二,孩子的身高在不该快速增长的年龄突然蹿高。第三,孩子的骨龄偏大,超过实际年龄 1 岁以上。第四,性腺增大。第五,通过性激素检测确诊。

确诊后,医生会评估疾病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例如,女孩是否能接受自己来例假的生理现象。有的孩子虽然确诊性早熟,但发育进展慢,对未来身高影响不大,那么只需定时到医院评估,可不必通过药物干预。

如果家长在遵医嘱的情况下选择打针治疗,也需要对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心理准备。短期来看,打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的红肿、良性的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下降以及打针所带来的心理影响等。不过,生长激素和性抑制剂都是临床使用 30 年的处方药物,经过临床试验验证,造成永久性后遗症的情形较为罕见。另外,近年来,性抑制针的价格有所降低,如今已从曾经的 2000 多元一支,降低到 1300 元一支。若一个月只注射一针,一年的费用大约为 1 万多元。生长激素的价格与剂型和剂量相关,孩子年龄小体重轻,对应的剂量就小,费用就会相对较低。因此也提倡尽早治疗。

程医生强调,在孩子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为孩子打性抑制针,以求赢得更多长高时间的想法是错误的。性抑制针可以延缓性发育,但无法追加身高。对于骨龄超过 10 岁的孩子,想通过打性抑制针来追加身高的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女孩在 15 岁骨龄,男孩 16 岁骨龄左右,意味着长高已基本完成。若女孩骨龄大于 13 岁,男孩骨龄大于 14 岁,打生长激素几乎也很难起到帮助长高的效果。

— END —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