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6日 7.5°C-11.1°C
澳元 : 人民币=4.8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方红一号与天宫空间站世纪同框:52年后,东方红一号还在飞?

2022-05-08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一颗52年前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座在2021年升空的中国空间站,两个跨越了几十年时光和风雨的太空设备竟然同框了?

5月4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东方红一号和中国天宫空间站擦肩而过,两个极具标志性的航天器就这样在天空中遥遥相望,北京天文馆研究院朱进拍下了这一幕,世纪性的同框让不少网友泪目,不过更多网友在惊奇的是:东方红一号居然还在天上。

遥想1970年4月24日

长征四号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不少长辈还能回忆起那时激动人心的一幕,它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和初心,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的中国声音,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而在当时,同时期美国、苏联和日本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都已经因为动力和轨道等原因坠毁了,并且它们的质量也不如东方红一号。

虽然今天人们对发射卫星已经习以为常,近地轨道更是有常年驻人的空间站,到达太空似乎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事实是,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难以完全独立自主发射卫星,所以可以想象在五十多年前独立发射卫星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无论是送卫星上天的火箭还是卫星本身,都有许多技术难题等待克服。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首颗人造卫星,美国也在1958年紧随其后,将探险者一号送上太空,而中国此时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储备,在这方面几乎都是0。

随着后来火箭技术的突破,我国才具备了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能力,当时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卫星重量分别是83.6千克和2.2千克,而卫星越重就对火箭的各项要求越高,所以我国为了后来居上,直接把卫星的重量定在了100千克左右。

而实际上真正研制成功后,卫星的重量达到了史无前例达到了173千克,一并解决了音频发射和供电等多个技术难题。

1968年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也正式搬上了日程,但当时的科研人员除了经费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和设备,比如铆接是卫星制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但当时连卫星厂都是由科学设备厂转过去的,自然没有这项技术和铆接需要的铆枪以及固定的桁架。

工人们靠着一把把小锤和几个自制的铆模,把自己的身体当桁架,将铆钉一个个敲了上去。

技术是艰苦了些,但最终我国还是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我国的首颗人造卫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完成了二十多天的探测任务,于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但五十多年过去了,同时期发射的其他卫星早已坠毁在了大气层中,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还在稳定地运行呢?

我们知道太空中没有重力,卫星绕地飞行不需要动力,理论上如果没有碰撞和阻力,可以永远飞下去,比如国际空间站运行时几乎不需要动力,靠惯性就能维持飞行,但国际空间站所在420公里的高度,仍然有稀薄的大气存在,这些大气就会对空间站造成阻力,所以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发动机主动升轨。

东方红一号之所以没有动力还能稳定地飞行,是源于它特殊的轨道,因为东方红一号的任务是探测电离层以及大气层密度,所以近地轨道在441公里的高度,远的话达到了2368公里,这样的高度空气更加稀薄,东方红一号的阻力也很小。

最新数据显示

东方一号最新的近地轨道高度为428公里,远地高度为2030公里,也就是说半个世纪后,它的高度也仅仅下降了13公里。

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情况,东方红一号还能继续飞行很久,至于要不要接它回家,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果未来需要试验卫星捕捉技术,或是研究一下太空对航天器的影响,可以把它带回来。如果仅仅是为了纪念,那么其实让它继续运行在轨道上,就是最好的纪念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