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14.6°C-17.5°C
澳元 : 人民币=4.75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2022-04-29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如今大部分中国家庭都面临着教育投资无底洞的人生,为什么称之为教育投资无底洞呢?

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曾在某场会议上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的教育系统已经很难承担当前的社会职能和义务,再加上资本市场不断的干预教育环境,使得所有的家庭都把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了子女教育这件事。

对于经济条件优秀的家庭来说,这样的投入自然算不上什么,只能称得上是九牛一毛,可是对于中产以及低产阶级家庭而言,过重的投入却会让人们倍感压力,这便是中国目前社会上的教育双轨制。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 1

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着教育残酷的理念,尽管他们还不懂得人生的道理,但他们却明白自己的教育环境来源于父母的辛苦劳动和所有的家庭资源。

对于陷入无底洞的家长而言,他们已经无法再回头了,纵使家长们明白最大的获益者并不是孩子,也可能不是他们自己,但在大环境之下,每个人都不得不打起鸡血往前冲。

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的监督、反思和警告来源于内在的良知和责任,正是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具备着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才有责任,有义务给时间思考的人们以最正确的启发和提示。

公共知识分子势必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知识分子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变得犬儒。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 2

哈贝马斯这一生都在追求着真理与知识,他表示自己生来就是为追求这些而存在的,不仅如此,他的一生也的确为我们展现了古希腊中坚毅且最,富有探险精神的西方哲学思想。

犬儒主义不仅仅是与社会脱节或反社会传统,它毁掉的是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

如果整个社会都在痛苦,而知识分子却对他人的痛苦和困难无动于衷,那么这样的人必然无法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大教授渠敬东的举动绝对能代表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和眼界。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 3

正是因为富有良知和勇气,所以他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也不畏惧他人的评判,然而某些无良媒体却断章取义,将教授的发言掐头去尾,甚至扭曲了这段发言的真实含义,一味的夸大家庭教育陷入投资无底洞的现状。

当其他内容被弱化,只有投资无底洞的内容不断地强化,国民自然会被莫名的教育投资恐慌氛围所笼罩。

如果你认真听取了教师的发言,那么你就会明白,他想要做的不是制造恐怖氛围,而是想让整个社会的人都把教育的重心和关注点重新放回到教育这件事上。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 4

为此,渠敬东教授提出了几个观点。

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获得心理健康。

二,教育应该返璞归真,重回到单纯和朴素的状态。

三,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对探索世界,获取知识保持好奇。

四,中国的教育已彻底陷入到竞争化当中。

在此情况下,家庭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家庭应与国家相同,现如今的教育一步步去繁就简,无论国家制度和社会环境如何更改,教育的本质都不应发生变化。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 5

家庭教育应为主学校,教育应为辅,全社会都应该让教育回归其本质。教育不该是应试教育,而应是启发式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第一任监护人,大家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职责,更是终身奉行的理念。

当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之时,孩子们才能真正的成为有远见,有创造力,有判断力且有获得感的社会栋梁。

当家庭正式教育让教育的重点回归到教育本身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才会不断的改善,唯有当大环境改变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连带着国家也能不断的前进和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早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 6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所有家庭的努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良好的环境一定会到来。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呢,那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不妨在评论区下方共同探讨一下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