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5日 8.2°C-11.5°C
澳元 : 人民币=4.82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方红一号仍在轨道运行,是否能用机械臂带它回家?还缺什么呢?

2022-04-21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航天史上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带领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阶段。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只是人们只对东方红一号的闪亮登场有所耳闻,却很少有相关人士对它发射成功后的行踪感兴趣。

那么,这个红极一时的人造卫星现在究竟在哪里呢?

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我国的航天记载史,很容易就能得到东方红一号的后续事件:至今有五十二年寿命的它,没有报废,仍然驻守在外太空的轨道上,默默地运行着。

任劳任怨默默坚守的东方红一号

令人好奇的是,当初可以带领我国进入“世界第五”的东方红一号,还有人记得它的来由吗?

对于已经完成使命的它,是否可以利用在多项太空操作工作中展露锋芒的机械臂将它带回家?

如果不行的话,怎样才能将我们的东方红一号带回家呢?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技术如今是否达到了可以带回东方红一号的地步?若想用机械臂带回仍在轨道运行的东方红一号,究竟还缺什么?

东方红一号因为能源的不足也早早地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东方红一号的来由

东方红一号的出现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航天事业的曙光,它不仅是全世界的太空争夺战争中闯出的一匹中国黑马,也是我们初代中国科学航天技术在全世界面前的崭露头角。

1970年4月24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标志着我国先进航天技术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

对于东方红一号来说,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这一年,竺可桢等科学家在见证了前四位国家成功实现卫星发射的事实后,仔细分析了当下世界争夺焦点的形式,最终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计划。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只是碍于当时国家经济不景气的背景,领导决定暂时搁置卫星计划,直到1968年,东方红一号的计划才开始正式提上行程。

虽然耽搁时间久,相比其他国家在卫星起点上落后了许多,但是我国的航天人不畏困难,不急于求成,在这个卫星项目上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热血:机器不够精准就换人算,技术不够先进那就不断学习精进。

东方红一号研究对于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太空资源有很大帮助

只是倾注了航天人三年心血的东方红一号,在实现自己的测量太空数据的使命之后,就停止了工作。

也许会有人提出质疑,三年的心血只发挥了短短二十天的作用,会不会不值?

停止工作的东方红一号还在太空中,不需要带回地球吗?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开始阐述第二个方面。

关键设备对人造卫星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毫无疑问,东方红一号二十天的生命是值得的,毕竟这是科学家给它设定的限定寿命,毕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意义不在于工作时长,而是彰显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实力象征。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虽然不能再给我国传达回相关信息,但是它仍然没有停止在固定轨道上的运行,自然,也不会对太空中的其它卫星起到妨碍作用。

只是,没有了任务作用的东方红一号,已经在太空中待了五十二年了,即使是换成人类的寿命,它也算是一个老人了。

人们震惊于它的寿命,也对此提出过疑问:为什么国家不回收东方红一号呢?灵敏的机械臂难道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吗?

机械臂的确是当下航天界研究出的最有用处的工程之一,它可以说是太空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帮手。

第一款空间机械臂便是由加拿大的Spar公司设计制造

机械臂可以发挥类似手的作用,手是人类身上最灵活的部位之一,机械臂也是如此的。

相比较那些太空之中笨重的庞然大物,机械臂可以灵活实现机器对接等一系列繁杂操作,并且出错率基本为零。

这个名称看似很现代,但是早在二十世纪就有科学家开始进行研究,这是因为二十世纪是计算机兴起的时期,尤其是该世纪中后期。

随着思想的进步,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也逐渐有先锋者转换思维,提出用机器代替普通劳动力的想法,而机械臂,由此诞生。

上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是机械臂初具雏形并不断发展的时期。

由于战争期间带来的一些不可逆的伤害,核污染这类严重污染环境的事件,就需要有人来处理。

核辐射对人体细胞有极大的破坏力,却不会被破坏的机械臂应运而生,它们可以在一些高危工作中顶替劳动力,减少风险。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

在机械臂这方面,最先觉醒意识的国家是美国,1958年就已经开始嗅到了“自动化”的气息,并着手进行研究,核污染问题也是美国二战后的头疼事件。

先是研究出了可遥控的机械手臂,其次精进为以电气为主要能源的机械臂,来解决这些风险极高的事件。

世界上第一家机械专利公司也是美国人创立的,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的机械制造事业如今也是蒸蒸日上,只是在一些机械制造的细节方面,我国仍需精进。

如果想回收东方红一号的话,我国还是缺少拥有高灵活度机械手的机械臂,如今我国的机械臂只能做一些不算精细的活。

我国的机械臂能够满足日常使用和空间站维护

只是拥有高灵活度机械手的机械臂需要的技术更先进,目前我国还在研究钻研的阶段,因此,东方红一号只能继续放任运行在太空之中。

虽说如此,东方红一号并不是被放弃的卫星,它并没有对其它卫星起到妨碍作用,也没有生产出污染太空环境的有害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属于太空垃圾,而是属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独特记忆。

地球周围有1亿多块的太空垃圾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目前发展的现状

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可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起点,在它去往外太空的五十二年间,我们国家在其注视之下,航天事业一直在不断地提升,超越。

太空之中不仅有卫星,火箭,载人飞船等也是在纷纷登上航天的大舞台的。

太空神秘且广阔,其中蕴含着的奥秘无穷无尽,不断吸引着每一个国家的视野,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国家虽然起步晚,但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给航天事业的世界地位立稳了脚跟,开了个好头。

中国人胜在脚踏实地,胜在不忘初心,所以几十年的沉淀会在二十一世纪爆发,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每一个成功发射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数航天人的日夜操劳,心血汗水。

每一次发射都振奋着中国人

尤其是2021年,即使是在经济技术不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之下,航天工作者仍然排除万难,将一颗又一颗卫星火箭成功送向太空。

新闻联播上,有关航天发射的新闻报道在2021年几乎是不间断的,也就是这一年,是中国的航天历史上首次突破四十次发射的第一年。

这是我们航天技术实力的象征,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表现。

毫无疑问,航天工作者付出的心血远比常人想象的要大许多,他们面对的是体积庞大但是不能放过一丝细节的工程,运用着的是最先进的技术,掌握着的是国家科技的成败。

应该向每一位航天工作者致敬

尤其是载人飞船这样的工程,成功与失败的区别不仅是心血付出的值得与否,或者是金钱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还有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与一般事业相比,航天事业的范围不可预计,因为即使是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外太空依然没有被探索透彻,未知的事物太多,人类的求知脚步还不能停下。

类似东方红一号的卫星在太空中还有不少,只是能像它一样省心的卫星却是寥寥无几。

坠落的卫星

并不是所有的人造卫星都能够像东方红一号一样,在外太空安静稳定地待上几十年。

外太空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

这是因为,有些卫星的位置并没有很幸运的提高到安全轨道,而是很靠近大气层。

这样一来,没有能量的人造卫星就会由于自身引力慢慢下降,最终被大气层燃烧掉。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