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1日 7.1°C-10.8°C
澳元 : 人民币=4.72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2021-12-29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今年春季上市的多人在线3D创意社区Roblox,成功引爆了当下互联网圈最为火热的概念元宇宙(Metaverse)后,从Meta到腾讯、百度,再到一系列知名或不知名的公司、投资机构,俨然已经将元宇宙的泡泡越吹越大。但与如今万众瞩目的元宇宙不同,同样在今年春季走红的Clubhouse则成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里的“前浪”,甚至用昙花一现来形容也十分贴切,如今几乎已经没有了声音。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1

通常,当一个社交平台在舆论场逐步边缘化后,它的命运其实就已经被注定,所以许多观点都认为Clubhouse过气了。只不过Clubhouse自己却显然并没有认命,日前Clubhouse CEO Paul Davison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社交媒体公司都会经历高峰与低谷的轮回,而当前的沉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正常阶段,并且Meta、Twitter等竞争对手推出与Clubhouse相似的产品,不会“真正”影响该公司。

那么,Clubhouse所面对的现状是正常的吗?显而易见,高峰与低谷的轮回在Clubhouse上呈现的周期也太短了。尽管说Clubhouse获得了Google Play 2021年度最具娱乐性应用的荣誉,但在Sensor Tower、App Annie等公布的数据统计中显示,Clubhouse的表现即便是在全面开放新用户注册后,也依然不尽如人意。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2

然而按照此前外界的解读,Clubhouse之所以能够在2021年春季大放异彩,最基础的原因是广大美国用户被迫用居家隔离的方式度过了上一个冬季,而Clubhouse则提供了一个类似于聚会沙龙的场景,让用户得以满足被居家隔离压抑的表达欲。然而即便是在2021年末,Clubhouse存在的事实基础在海外却并没有被改变,毕竟疫情并未在美国消退、居家隔离也依旧还是美国用户所面临的现实,Clubhouse如今提供的群体性、即时性的交流也没有改变。

在功能方面,Clubhouse其实只实现了一个,那就是可实时互动的语音聊天室,也就是一群人在台上讲、然后另一群人在台下听,两者之间还能聊上几句。Clubhouse为用户创造了打破由社会圈层壁垒所导致信息传播和人际链接壁垒的可能性,给了用户在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之外,一种和其他人建立弱连接关系的机会。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3

在大环境基本没有发生变化,Clubhouse本身其实也没怎么变的情况下,仅仅不到10个月的时间,Clubhouse就满足不了用户的社交需求,那么是什么东西变了呢?事实上,如果现在打开Clubhouse就会发现,上面再也没有埃隆·马斯克、凯文·哈特、奥普拉·温弗瑞等人。由此不难发现,其实Clubhouse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名流、明星名人、科技精英、硅谷投资人已经没有了。

借助名人和圈层的力量无疑是Clubhouse蹿红的关键,而马斯克的加入显然成为了Clubhouse实现破圈的最大的功臣。而邀请制所产生的荣誉感和高质量用户营造的精英感,则构筑了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圈子,能够让获得邀请码的用户产生满足感或虚荣心,进而在其他社交平台宣传Clubhouse、并在舆论场上掀起风暴。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4

利用名人效应来缩短冷启动的周期,这同样也是从instagram到知乎等许多社交平台通用的做法,然而Clubhouse名人效应的有效期却分外短暂,这显然是很奇怪的事情。马斯克于今年2月1日在Clubhouse进行了一场以太空旅行、疫苗、移民、比特币、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交流,也被外界认为是Clubhouse走向大众视野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Clubhouse的三轮融资中都扮演领投角色的Andreessen Horowitz则为前者点燃了助推引擎,事实上大量的名人其实都是由Andreessen Horowitz邀请的。

彼时Clubhouse甚至出现了一码难求的现象,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其是与大佬距离最近的地方,这些名人带来的稀缺性和有价值的内容,也吸引了大量的网友参与。那么问题就来了,Clubhouse为什么没有复刻出名人邀请自己名人朋友这样的裂变传播效果呢。或者说,Clubhouse怎么就没留下马斯克呢?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5

在许多业内人士来看,Clubhouse留不下名人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即时语音发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即便名人也一样,要不然为什么会有“演说家”存在,并且有干货并不等同于你能将这些内容娓娓道来。而对于名人来说,Clubhouse这样的纯语音交流环境是非常不友好的,即时性发言对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气氛调动能力,以及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名人在各种采访中“翻车”的情况显然并不少见。

“翻车”之于普通人虽然无伤大雅,但对于名人来说却可能会很严重,毕竟这会削弱他们身上的明星光环。更为重要的是,Clubhouse为这些关键用户提供的收益与风险几乎完全不成正比。就像前文中所言,Clubhouse追求的是弱关系连接,并且每一个聊天室都有5000人的上限,这就意味着明星大V每一次语音聊天最多也只能覆盖5000个粉丝。以马斯克为例,他在Twitter上的发言每一次都可以被6727万粉丝收到,如果在Clubhouse上最多就只能面对5000名粉丝,那么在这种模型下显然难以建立真正有效的社交联系。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6

那么被名人吸引来的“吃瓜群众”为什么也没有留下来呢?因为Clubhouse同样也没有建立起一种维持平台持续运转的社交内容分享生态。听后即焚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沉淀内容,高质量的聊天内容被Clubhouse当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而非可持续利用的内容资产。但这一点知乎则完全不同,毕竟现在还能很容易看到早期李开复、马化腾等人所留下的文字。

如今资金健康的Clubhouse虽然有信心度过当下的低潮期,是因为他们认为语音社交的用户需求还客观存在,表达欲和与人交流互动的诉求也一直存在。然而国内版的Clubhouse几乎没有例外的全部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硬伤。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社交需求是根植于人类的天性之中,但问题是并非只是有Clubhouse才能满足社交需求。

除了Clubhouse的CEO,或许没人会认为这家公司“正常” - 7

既没有作为噱头的明星大V、也没有足以让人反复使用的内容,相比于其他社交平台,Clubhouse又有什么理由让用户流连忘返呢?或许语音社交确实是未来,但这个未来显然并不会是现在Clubhouse的样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