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9日 12.4°C-15.4°C
澳元 : 人民币=4.8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2021-11-0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提到汉高祖刘邦,赞誉者有之,但更多的声音是质疑,因为他是那个站在项羽对面的人,人们在讴歌项羽这位不世出的英雄的时候,总是会把刘邦带上评论一番,于是就有了“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的说法。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1

阮籍到了过去楚汉的古战场旧址,感叹那个时代人物而发出了感慨,英雄是谁?竖子又是谁?在我看来,汉高祖刘邦担得起英雄之名,也是那个秦末乱世唯一配得上“英雄”二字之人。

丁公之死:忘恩负义的刘邦,背主求荣的丁固。

让我们从一直被人垢弊的丁公之死说起,很多人说丁公是刘邦的恩人,如果没有丁公的手下留情,恐怕汉高祖刘邦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让我们先看看事情的始末。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2

当时的背景是彭城之战,项羽率军击溃了刘邦的主力,刘邦溃败时被丁公紧追不舍,两人短兵相接,汉高祖不是丁公的对手,眼看就要被俘和被杀。在这紧要关头,刘邦对丁公说:“英雄为什么要为难英雄呢?”于是丁公便引兵而还,刘邦才得以逃脱。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3

项羽被刘邦消灭后,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丁公认为自己曾手下留情放了刘邦,对刘邦有活命之恩,现在天下已定,以汉高祖刘邦的宽仁,绝对不会亏待自己。因此丁公主动找到刘邦,希望得到封赏以谋求晋升之位。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但现实是残酷的,丁公没有想到刘邦翻脸无情,并没有像接纳季布那样宽容,反而对大家说:“丁公作为项羽的臣子,对主人不忠而导致项羽溃败,对这样的人绝不能顾惜养奸,天下如果有谁效仿丁公,就和他是一个下场!”于是将丁公推出大帐外斩首。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4

正因为这件事,很多人就说汉高祖刘邦其人刻薄寡恩、忘恩负义,丁公对他有救命之恩,但他却不念及丁公旧情将他杀死,这种做法是小人行径,因此对刘邦口诛笔伐。同时又说刘邦能接纳韩信、陈平,却容不下一个丁公,心胸太过狭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韩信、陈平也是项羽的旧部,他们投靠刘邦后就没有被杀,韩信被拜为大将军,陈平成为了刘邦的智囊。但他们的情况和丁公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刘邦而言,他们来投奔的时机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韩信拜将:经过夏侯婴、萧何推荐,刘邦亲自考核后的决定。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韩信本来在项羽手下做执戟郎,他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都没有被项羽采纳,这对于立志于成就将相之业的韩信来讲,是无法接受的。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5

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于是韩信选择离开项羽,投靠了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刘邦,因为在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桂冠在项羽而不在刘邦。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不过是个被项羽流放到巴蜀之地的没落之人,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主公的话,不会选择刘邦,而会去选择依附项羽,因此韩信的做法,在当时很多人眼里并不是个明智的做法。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6

这个时候的刘邦属于进取之人,他急需笼络天下的人才为己所用,因此对韩信的投靠来说,他会毫不顾忌的全都接受,而绝不会杀戮,因为那样做的话,会让天下人准备投奔刘邦的人寒心。不仅如此,刘邦对于人才的选用也是极其慎重的,对于韩信来讲,先后经过了滕公夏侯婴及萧何的推荐,并经过刘邦自己亲自考察后,才最终做出了拜韩信为大将军的决定。

陈平之位:刘邦用人之长略人之短,这既是胸襟也是见识。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陈平。陈平来投靠刘邦的时候,也不是因为刘邦当时有多强大,而是陈平自己在项羽手下待不下去了,同时陈平是有备而来,他手里拿着魏无知写给刘邦的推荐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史记·陈丞相世家》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7

对于陈平的到来,刘邦没有做过多考察,而是直接委以重任,刘邦这么区别对待,当然是有原因的:第一是陈平有魏无知的推荐信,刘邦对于魏无知很信任,对于他推荐的人很认可;第二是陈平的身份问题,他在项羽阵营中就是高级参谋,因此他的能力是得到了验证和认可的,也就是说他的能力是得到了项羽认可的,这样的人一定是人才。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史记·陈丞相世家》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8

对于陈平刚到汉营就被委以重任这件事,刘邦手下有很多人是看不惯的,周勃、灌婴这些人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陈平这个人品行不端、贪财好色、为人不善,因此不能重用。

刘邦找来了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魏无知回答说:“我推荐陈平给您,是因为陈平是个有能力的人,但陛下问的是陈平的人品,陛下现在需要的是能够出奇谋妙策的人,至于他的人品如何,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史记·陈丞相世家》

刘邦听了魏无知的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又直接找到陈平,故意说陈平经常更换主人的事情,想看看陈平的反应。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史记·陈丞相世家》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9

陈平面对刘邦提出的质疑,说出了一番自己的原因,他说:“我侍奉魏王的时候,魏王不能用我,所以我投靠了项羽;项羽也不信任我,他只信任自己的亲族,于是我又离开了他;我听说您是个能用人才的人,因此我才来投奔您。我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孑然一身,因此才需要钱财便于行事。如今我的计策如果可用,您就采纳使用;如果您认为不可用,我就把钱财封存起来还给您,我辞职回家就好了!”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史记·陈丞相世家》

刘邦听了陈平的话,立刻向陈平道歉,并重重的赏赐陈平,同时提升陈平的官职,让他做护军中尉,负责监督全体将士,这样一来将领们谁都不敢继续非议陈平了,陈平也成为了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

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史记·陈丞相世家》

因此,刘邦对于天下投奔自己的人,不仅仅是一概接纳不分良莠,而是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做出最合理的安排,做到了用人之长、略人之短,这对于处在和项羽争夺天下关键阶段的刘邦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帝王心术:进取和守成,形式不同带来的选择各异。

而丁公来投奔的时候,天下已经平定,刘邦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江山,不重蹈大秦的覆辙。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秩序,刘邦贵为天子之后,四海之内没有不臣服的人,如果不明确规则显示给人,致使身为臣子的人,人人都怀有二心以图求取厚利,那么国家怎能长治久安呢?因此汉高祖根据大义作出决断,让天下的人都清楚的知道,身为臣子却不忠诚的人,绝对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怀揣个人目的布施恩惠给人的人,虽然自己能够活下来,依照礼义仍旧得不到封赏,因此杀一个人,而让千万人畏惧,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刻又远广吗?

丁公之死:进取与守成,刘邦在不同形势下的选择 - 10

这就是刘邦作为帝王的智慧,决策要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丁公之死,正是刘邦在进取与守成不同形势下,做出的最合理的选择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