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与鄂尔泰互相看不惯,最后结局如何?
雍正的几位心腹,他们是怡亲王允祥、张廷玉、鄂尔泰、李卫和田文镜。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允祥是雍正亲兄弟,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可惜雍正八年就病逝了,时年44岁。李卫和田文镜,更多是在地方干实事。张廷玉在雍正元年就复值南书房,担任诸位皇子的老师,雍正六年便晋升保和殿大学士,可以说与皇帝接触的时间很长。
鄂尔泰虽然雍正十年才被召回京,任保和殿大学士,可后来他又因功被晋封为伯爵,就能看出雍正对他政绩的肯定。这些人都是雍正身边的红人,且都对雍正忠心耿耿。不过对皇帝忠心,却并不代表他们彼此也惺惺相惜。就好比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人,就一直处于不和状态。
此二人虽为雍正股肱之臣,私下却彼此看不惯。比如有一次鄂尔泰脱帽乘凉,一时不知该将官帽置于何处。正当他犯愁的时候,张廷玉笑着说:“此顶还是在自家头上为妙。”
张廷玉此话,是暗示鄂尔泰要好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因为官员一般在受处置的时候,就会除下自己的官帽。鄂尔泰听了此话,连续几天心情不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位朝廷重臣,彼此间积压了许多怨气。
那么为何张廷玉和鄂尔泰彼此有嫌隙呢?
其实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仅局限于彼此的问题,背后代表的实则为满汉大臣之间的问题。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深受雍正器重,可一个是汉臣,一个是满臣。
对于鄂尔泰来说,张廷玉身为一个汉臣,却能得到雍正如此器重,雍正六年便荣升保和殿大学士,心中肯定是不服的。而站在张廷玉的角度来看,鄂尔泰被召回京后,不但也成为保和殿大学士,还是军机处领班大臣,头衔瞬间位于他之上,心中同样不悦。
当然,二人的不和是体现在私下,表面上有雍正的镇压,就算知道二人不和,也始终能够控制住局面,不会形成严重的党派之争。实际上这样的对立,在某方面来说,对他们反而有利。
毕竟皇帝都怕大臣功高盖主,张廷玉、鄂尔泰同为股肱之臣,假如同声同气,对雍正来说才会不放心。而事实他们形成对立,便能够相互压制,雍正就不会轻易处置其中任何一个。
那么乾隆即位后,两位股肱之臣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乾隆不是雍正,凡是雍正重用的人,乾隆都有意打压,他想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因此乾隆利用二人不和,分别对两人进行打压,但同样出于要他们相互制约的因素,往往都不会给予致命一击。
直到乾隆十年,鄂尔泰率先去世,打破了这种平衡。鄂尔泰是雍正朝重臣,曾得到雍正皇帝的特许,死后可以配享太庙。于是乾隆谨遵雍正遗诏,让鄂尔泰配享太庙,谥号“文端”。不过乾隆二十年,鄂尔泰受侄子鄂昌牵连,被撤出贤良祠。
鄂尔泰一死,朝中的平衡便被打破了,于是乾隆开始大力提拔年轻的讷亲,借此来制衡张廷玉。表面上乾隆一次次拒绝张廷玉致仕的请求,还安慰他说:“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实际上,乾隆无时无刻不在打压张廷玉,令其晚景坎坷。乾隆十四年,乾隆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甚至罢去其配享太庙的优容,之后又下令削去他的伯爵。张廷玉身为汉臣,能够得到配享太庙的优容实属不易,他心心念念乾隆能够遵守雍正遗诏行事。如今却被取消优容,一把年纪的张廷玉,心情可想而知。
其实除了过于在乎“配享太庙”这件事外,张廷玉在乾隆面前几乎没什么过失。他虽然时不时就要提醒乾隆,先帝准许他配享太庙,但其余时间基本上都为人谨慎沉稳,谦卑有度。
因此张廷玉去世后,乾隆虽然对他有些不满,但念在他劳苦功高,还是准他配享太庙。就这样,张廷玉便成为整个清朝,唯一得以配享太庙的汉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