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6日 15.4°C-21.2°C
澳元 : 人民币=4.82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2021-08-14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七夕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目前所流传的习俗中,有的在汉代时期就已经初见雏形。七夕节又是一个很复杂的节日,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它够“老”,流传过程中有很多文化习俗都与它交汇融合,很多习俗之间看起来显得很“割裂”;再加上我国的历史久远和幅员辽阔,七夕习俗实在做不到“举国统一”——除了新习俗“买买买”和“送礼物”之外。

民间传统中活生生的七夕,而不是书本上古人的七夕,很少被真正聊到,毕竟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在很多地方几乎就是趋近于消失了,我们往往是从书本或者网上去习得。但仍有还有一些民俗保留了下来,甚至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正经的七夕里,古人会干这些正经事——

如果是女孩子,染凤仙花指甲,打扮漂亮,拜织女乞巧;

如果是男孩子,摆羊头/狗头,穿戴整齐,摆魁星求文运;

如果是吃货,留好肚子,大吃巧果(油面糖等制成)和瓜果。

当然,现在这些习俗可以不被性别、年龄和地域限制啦。

曝俗:晒书晒衣晒家底

有个成语叫“袒腹晒书”,讲的是东晋名士郝隆在太阳底下晒肚皮,人家问他干嘛呢,他说自己在晒肚皮里的书。这个故事不仅仅讲魏晋的不羁与风流,背后也是当时的七月七日所流行的“曝俗”。

其实按照对于当时风俗的记载,人们正经该晒的是衣服和书籍,但拿出来晒就不免有了一种比拼家底的意思。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看到隔壁同族富贵亲戚拿出来晒的都是纱罗锦绮,回家就拿了一根竹竿把自己的大裤衩支到了院里,表示自己也要走走节日的正经流程。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 1

当时的七夕除了“曝俗”,还要制作干粮与治病强身药丸,可见这些习俗是完全由季节决定的,和古代农耕社会的其他节日类似。

现在“曝俗”是消失了吗?倒也不是。因为七夕节开始侧重牛郎织女传说,以及季节关联性的缘故,曝俗从七月七到了六月六(天贶kuàng节),也与三伏习俗有了更紧密的关联。洗与晒是紧密相连的,有的地方称六月六为猫狗生日,这天也要正经拉出来洗洗。(喵主子:我不同意!)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 2

图片来源 | 桂林资讯网

乞巧:七天八夜的忙碌

七夕节最有名的习俗当数“乞巧”了,各地的乞巧习俗各有不同,但你见过长达七天八夜的乞巧仪式吗?

这就不得不提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七夕节习俗,当地七夕从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夜晚开始到七月初七的晚上结束。最有特色的是会唱“乞巧歌”,加上本身的祭祀属性,整体的模样颇有上古遗风的感觉。西和还会供奉“巧娘娘”,这种地方特殊节俗可能发端于更古老的时期。所以,西和七夕也被称作七夕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 3

尽管西和七夕如此别致,但可能是地理的关系,学者在梳理文献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早于清代的记载,清代的县志里也并没有提到有如此盛大的仪式和漫长的活动周期。也就是说,它在文献的世界里,几乎就是查无此俗的。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中国节”我们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古代资料里的,一个是传统生活里的。

西和七夕民俗的发现与整理,得益于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先秦文学的赵逵夫教授,他以牛郎织女故事的文学角度为切入口作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乞巧习俗与秦人传说有关系,而织女的原型则是秦人始祖女修。西和七夕习俗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小人节:把七夕过成儿童节

七夕节并不限定参与的对象一定是青年女性,各地由于传统保留的差异而侧重点不同,比如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箬山一代,七夕就是孩子们的节日。民间传说七夕是七娘妈生日,16岁以下儿童祭祀七娘妈可得庇佑,因而这一活动在当地称做“小人节”。“小人”在方言里就是小孩子的意思。它也有活化石之称,但更多的是保留宋代时期的风貌。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 4

图片来源 | 温岭文化

宋人七夕节时拿来叫卖、装饰一种叫“磨喝乐”的娃娃。它的原型是佛经中天龙八部之一、出世后6岁就得道成佛的“摩侯罗迦”。宋代时期七夕节供“磨喝乐”可能是为了求子,源头则是唐代的七夕“化生”风俗。“化生”故事有个发展版本我们很熟悉,就是哪吒。

尽管温岭在浙江,但由于当地原住民是从闽南迁入的,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因为环境封闭而被保留下来的闽南习俗。所以在考察民俗的时候,学者也提到在福建、台湾部分地区有类似的民俗存在,当供奉“七星娘娘”,认为其可以保佑孩童无病无灾。但就民俗的丰富程度,石塘远胜台湾。

摆七娘:私人展览会

在广州等岭南地区,七夕又被称作“七娘诞”“七姐诞”。虽然也有乞巧等仪式,但更像是民间手工艺展览会,也称作“摆巧”或“摆七夕”(当地也叫“摆七娘”)。当地的七夕节从七月初六的夜晚开始,会将各种瓜果供品、精品巧艺都陈列出来,家中(或祠堂)也会加以布置装饰,这样就成为了一个私人小展馆,可以任人参观,这个过程在以前也是促进异性之间的正经交往方式之一。有的主人家还会请人吹拉弹唱,非常热情地接待访客。

记载中,道光时期当地的乞巧之风最盛,豪门盛族会为了一个节日花费数百金。这个说法或许存在夸大,但很显然会为此花费巨大不仅仅是为了节日本身,更在于展示家族/村落的财力物力。

岭南过七夕最早可追溯到宋代,但兴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虽然这里的七夕节没有西和七夕那么长,但由于有展示与陈列的需求,前期的准备时间比较长,展期据说也会延续到七月初十,在各地中也算是比较长的了。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 5

图片来源 | 中评网

来看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晒衣服、拜巧娘娘、给小孩过节 - 6

图片来源 | 太平洋摄影博客 laobo

广州珠村是风俗保存比较突出的一个,会制作一个写着大大“珠村”的牌坊,以此为中心环绕“七夕公仔”,构成一幅微缩富贵的天上人间景象。而中间仙女打扮的七娘则是展台的主角。

节日风俗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如西和七夕可载歌舞,广州乞巧也可载手工艺。人类以献给神明的名义,充实着世俗的生活。此外,社会与经济的变化发展也会影响到节俗,如七月七的曝俗迁移到了六月六,又比如由于广东地区在近代发展中的特殊性,岭南七夕的地方性风俗随之传播到东南亚等地,成为分散各地的华夏子孙共同的民族记忆。

民俗,在民族认同担任着重要角色,保护传承民俗其实也是在增强民族凝聚力。

作者:春梅狐狸

编辑:Luna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