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30日 17.1°C-20.7°C
澳元 : 人民币=4.7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血糖值偏高,又没到糖尿病的标准?

2015-10-31 来源: 丁香医生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血糖值偏高,又没到糖尿病的标准? - 1

经常有朋友问,医生,我的血糖偏高,但是好像还没有达到糖尿病标准,我要怎么办啊?

这类朋友多半是体检时发现的。体检时,通常测的是空腹血糖值,当空腹血糖值高于 6.1 mmol/L,且低于 7.0 mmol/L 时,医生就会告诉你:「你的血糖值偏高了!」

其实,这种血糖值「高不成低不就」,是「临界型」糖尿病。

「临界型」会转变为「糖尿病」吗?

「临界型」指的是介于「健康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临界型」之后,在庆幸自己没得糖尿病的同时,一点也不反思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殊不知,自己健康的警钟已经敲响!

「临界型」的标准病名叫「糖耐量受损」。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同时又跨入「临界型」队伍的患者,若再不引起重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迟早会迈入「糖尿病」的队伍。两者的距离仅仅一步之遥。

因此,当得到一个「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时,意味着已经跨入血糖异常的「雷区」,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只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和锻炼,还是可以让这颗「定时炸弹」过期变质,成为一枚「哑弹」。

「临界型」与动脉粥样硬化

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原因的共同点——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的是胰岛素分泌的量不足或功能欠缺。

也就是说,只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不管是否合并其他原因,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临界型的患者,胰岛抵抗的状态虽比不上糖尿病,但多少还是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这就意味着,临界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一样,都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

有学者比较临界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观察这些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结论是:临界型患者的粥样硬化程度不亚于糖尿病患者。

「临界值」能恢复正常吗?

1. 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有贪食、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而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也在于此。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临界型患者。

糖尿病的治疗强调不良习惯的改善,需要患者控制食量,适量运动。可以类推,这样的治疗同样适用于临界型患者。因此,临界型患者的治疗完全可以按照糖尿病的治疗为蓝本的。

临界型的患者治疗上无需使用药物,比起糖尿病而言,相对简单。而且只要努力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想要恢复正常的血糖并非遥不可及。

一些肥胖的临界型患者,当他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成功减肥之后,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血糖值已经恢复正常。临界型患者,越是发现得早,诊断得早,治疗得早,血糖的恢复也远比那些即将发展成糖尿病的人群好纠正得多。

2. 加强自我管理,定期检查

临界型患者的治疗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其中也有不少值得重视的细节。通常,被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医生都会交代他们要定期随诊,而临界型的患者受到医生的「关照」相对会少一些。医生常常只是告诉他们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而不会为他们安排定期随诊的环节。

由此可见,临界型患者,更需要加强自我管理疾病的意识,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如果临界型的患者再合并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就更不能够掉以轻心了。

临界型患者至少每年需要进行两次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以检验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必要时,需要复查 75 g 糖耐量测试,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演变成为糖尿病患者。

责任编辑:海棠

本文摘自《糖尿病,看这本就够了》一书,由作者授权丁香园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