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10.8°C-17.7°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春节中国人境外消费72亿美元奢侈品 创历史新高

2012-02-0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评论0条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谁是世界上花钱最大手大脚的人?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这个答案可能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但是现在如果去问那些奢侈品牌的销售商,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是中国人。

2月1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四分之一以上,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奢侈品购买力已经稳居全球之首。连线《全球华语广播网》韩国观察员南黎明,请她介绍一下韩国在今年春节都迎来了多少豪爽的中国客人。

主持人:今年春节去韩国韩国购物的中国客人消费情况怎么样呢?

南黎明: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说,今年春节期间来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高达4万5千多人,节日期间前来韩国购物的游客主要聚集在免税店,按照韩国新罗免税店公布的销售结果说,节日期间首尔店的中国游客的购买额比去年增加了270%还要多,创历史最高记录,甚至有中国游客说韩国除了吃的什么都比中国便宜,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1997年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韩国的物价大幅度的下降,第二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和韩元的相对贬值。

主持人:中国人在境外购买奢侈品的数量近年在不断激增你在韩国有这样的感受吗?

南黎明:去年一年韩国的媒体都在报道中国游客在韩国的消费情况,甚至还有不少非常奇特的传说,比如说去年秋天媒体纷纷以从这头到那头我都要了为题目,报道了济州岛免税店里中国顾客狂购名牌手表的故事,购买物品以前是以价格比较低廉的化妆品为主,但是从去年起免税店里的名牌手表和名牌的服装还有箱包等等都成为主要的销售对对象。另外韩国消费的另一大群体是医疗,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以整容、整形为主。

据介绍,龙年春节期间,欧洲奢侈品销售总量比同期增加12%,而中国"阔绰"的消费者为这份高增长贡献了62%的力量。

英国观察员侯颖:在英国不少媒体也热议中国游客新年期间在英国血拼,并将其形容为北京镑,也就是中国人消费的英镑,英国邦德街的商店雇佣了讲汉语的店员,哈罗德百货公司也安装了75台银联终端设备。报道称2011年中国游客在英国商商店的消费增长了64%,达到1.65亿英镑。

为了吸引中国游客,签证门槛最高的美国也产生了松动,美国要在今年给中国增加100万到220万个观光签证,并将加速签证的批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要他们来美国花钱。我们说的不是五年后、十年后,而是今年。"

而从去年7月1日起,赴日本的中国个人游客也可以轻松地申请到3年多次往返签证。但是侯颖介绍,现在赴英国的签证难度似乎还没有明显的降低。

侯颖:中国人的热情消费为拉动英国的GDP做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中国出境旅游的签证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其实我认为大使馆批不批签证主要还是看申请人有没有非法移民倾向,其实如果要顺利取得赴英履行签证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详细充沛的形成安排以及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而消费能力也并不是签证是否获得批准的主要考量因素。

在面对中国突然涌现的奢侈品购买狂潮面前,不少国内学者也做了冷静的思考。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卡尔.格特认为:如果中国人还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创造自己的名牌时,自然而然就会寻求购买西方的已有品牌。

《德国金融时报》在议论中国人海外消费时说,随着中国多年来的高位经济增长,有购买力的中产阶层已经在这个国家成长起来,他们在消费上也以西方口味为导向。

《德国财经网》分析说,中国人春节消费仍没有走出"非理性消费"的怪圈,过年时仍过度重视购物,很少重视文化活动。

在很多人看来,"出境游"变成"血拼游"的现象往往有些暴发户味道,但海外奢侈品价格比国内便宜、品质好,而且没有假货的担忧,这个事实又不容否认。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呢?连线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

主持人:在你看来为什么庞大的中国购买团体要舍近求远,非要很远的海外去购买奢侈品呢?

杨禹:第一、在海外能买到一些在我们国内买不到的东西。第二、目前同样的东西在海外买比在国内买便宜。第三、国内市场上面的一些消费还在消费的秩序包括市场的环境等等方面让中国消费者不太满意,所以他选择到国外去消费,所以我们乐见中国消费者到国外去花钱,但是我们要反思的是如果有可能为什么不在国内花钱。

主持人:为什么国外的消费者不到中国来花钱呢?海外评论人士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茁壮成长,但是他们的消费理念是不是健康?

杨禹:我觉得在消费理念上面确实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刚刚进入中产阶层的人们有一种消费的冲动;另一方面,国内的很多如说住房的购买,汽车的购买等等被调控,所以过早的激发了他们对奢侈品的消费。
关键词: 春节奢侈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