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7日 11.7°C-14.8°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爱国教育法令在华英国私校感到来日无多(图)

2024-01-03 来源: 美国之音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我离开北京的时候,北京的国际教育工作者们开始讨论,知识论、历史和化学等长期开设的课程能否以现有的形式继续下去,或者说能否以任何有利于真正的国际教育的方式继续下去。这让教师们非正式地感到,国际学校在中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中国爱国教育法令在华英国私校感到来日无多(图) - 1

英国伦敦哈罗公学校区 (美国之音/李伯安)

北京德威国际学校(Dulwich School Beijing)的前助理校长基兰·伯吉斯(Kieran Burgess)在跟美国之音谈到英国私校在华处境的变化时心情沉重地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元旦正式生效。尽管过去几年来,中共在教育系统极力排除西方因素的努力变本加厉,但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学校教育的内容,这还是头一次。

观察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学校教育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爱国教育法的实施,优秀外籍教师成群结队离开中国的趋势恐怕会加快步伐。

与此同时,家境殷实的中国家长也将目光转向海外,让自己的孩子远赴他国以便接受没有政治洗脑的寄宿教育。

北京德威国际学校前助理校长基兰·伯吉斯是在2021年离开中国的。他告诉美国之音,当时离开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疫情和财务,而是感到不受欢迎:“除了疫情之外,税收的变化和课程的缩减也让人感到外国人在北京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

来自中国广东,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移居英国的陈平(化名)女士分析道,身边有经济基础和国外关系的家庭,现在普遍都会把孩子直接送出国读书,因为大家都担心这个爱国教育法会让中国的义务教育更向北韩靠拢。

“在英国我很惊讶,幼儿园很多课程对外国移民家庭都是免费的,这里政府真的是在乎孩子的教育。而在中国,像我类似有一些经济能力和国外关系的的家庭,都已经不会选择留在国内。一些家长可能会让孩子留在国内读私立学校或者中外合作本科,但是很多都是缓兵之举。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人对于爱国教育课程这些洗脑的方式已经麻木了,有一些家长并不会觉得有任何影响。”

爱国教育法实施面临基层抵触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称,该爱国教育法不仅是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而且是“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奠定坚实基础。”该文章强调教育系统需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做好全面融入课程”。

中国教育监管环境复杂,除民办教育外,对中外合作办学也有相应的监管要求,因此英国私校需要考虑是否属于《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

在上海教授国际课程的杰森·朱(Jason Zhu)表示他们学校现在不但每天都需要举行升旗仪式,还要进行爱国教育。但是他认为,这个爱国教育法在通过后的具体的实施,在他们学校并没有那么严格。

朱在接受美国之音书面采访时说:“十一月份的时候,教育部来我们学校进行课程筛查,查人文学科的ppt的内容。但是来筛查的人最近也不想管,特意去听数学课,因为没有太多政治敏感内容,也不想对学校造成麻烦。我的分析是中国虽然有所谓的法律,但是在真正施行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执行力,底层的执行者也不想管,所以这样就莫名其妙的过去了。”

中国当局对国际私校的管理按学生有无外国护照而内外有别

北京市场情报咨询公司问创教育(Venture Education)总经理朱利安·费舍尔(Julian Fisher)分析说,新法只影响那些招收中国公民的英国学校。他对美国之音说:“明确地说,在中国为外国护照持有者提供服务的英国学校,如德威英国学校,并不要求开设爱国主义课程。对于与英国学校品牌合作的中国民办私立学校,它们必须遵循与中国所有公立和私立学校相同的法律准则。”

以主校区位于伦敦的英国著名私校哈罗公学为例,它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其后于中国十一个城市开分校。该校刚进入中国时的名称是哈罗国际学校(北京),招生要求孩子有外籍身份,用英文教学,并且沿用英国的课程。

而在2021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全新课程评估要求,规定只要学校里(包括双语私立学校在内的国际学校)有中国学生,就须安排全国统一的必修课程。2021 年 9 月 1 日,新的民办教育法生效,禁止接收中国公民的民办学校在名称中使用海外教育机构的名称,中国教育部开始限制外国控制和参与私立学校的运营,并规定学校董事会成员必须是中国人。

哈罗北京在给家长们的一封邮件中宣布,从2022年4月18日起,将正式由”哈罗北京”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而该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会上中国国家规定课程,包括爱国教育课程。

受上述政策的影响,深圳哈罗和海口哈罗相继出现办学资质问题。2021年12月7日,深圳哈罗励行宣布无法获得办学资质,导致旗下小学和初中无法开学,学校不得不因此停办。

于2018年至2022年期间,在上海惠灵顿国际公学担任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部主任的斯蒂芬·蒂本(Stephen Tippen)在接受美国之音的书面采访时指出,对于英国私校来说,首要的挑战是政府对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双语学校发展态度的转变。他说:“不颁发新的许可证有效地遏制了该学校集团在中国的发展,使其不得不寻求新的商业机会。但中国不同地方的教育局对这些政策的解释却大相径庭。比如与浙江省相比,上海市的做法更为自由放任。”

蒂本补充说:“这些政策对国际学校的影响,与其说是严重阻碍,不如说是一种不停的烦恼,比如说,政府会要求检查地理教科书中的标签。我知道在其他课程(如美国的AP学科)方面的限制实际上更大。”

面对教育苛政 国际学校和家长选择离开中国

前几年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再加上目前日益严格的爱国教育措施,让在华英国私校的运行受到极大影响。过去两年中,多所英国私校在中国关闭其校区或取消扩张计划,其中包括德威国际学院在深圳的学前班。

疫情期间留在中国的德威国际学校(Dulwich School Beijing)前助理校长基兰·伯吉斯(Kieran Burgess)对美国之音描述了COVID 19对在北京英国私校的影响,他说:“除了全球向在线学习的转变之外,对数据的大量变化需求和重新开放校园的计划耗费了学校领导团队的大量时间。不允许外国员工回国是个难题,但这并不是英国学校特有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招聘外国教师一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时我们还能惊讶地吸引到顶尖的应聘者,他们也会因为接种了‘错误的’疫苗或过去得过Covid而被拒绝签证。”

伯吉斯也指出,中国政府的严格清零政策,尤其是将年幼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政策,是一个特别令人痛苦的问题。伯吉斯说:“政府有时会颁布政策,一旦检测结果呈阳性,就将幼童与父母分离,并将一些外国家庭永远赶出中国。这不是一个‘英国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非中国家庭在华受到冲击的问题。”

费舍尔分析,在华英国私立学校要有更强的应变能力。他说:“外籍人士就读的英国学校数量不会增加,因为自疫情以来,外籍员工及其子女的数量大幅下降。与英国学校合作的中国私立学校将像所有中国企业一样,适应监管变化、不确定性和政府干预,他们需要有一触即发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在求职点评平台GlassDoor上,哈罗北京学校的一位前系主任写道:“自从我在那里工作以来,它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所国际学校了。”

2021年11月2日,英国九大公立学校之一的威斯敏斯特公立学校不仅宣布关闭成都分校,还宣布同时终止在大中华区扩建6所学校的计划。

英方董事长马克·巴顿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之所以暂停在华办学,是因为“疫情和中国教育政策的变化”。威斯敏斯特公立学校在给《泰晤士报》的一份声明中说:“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法规,这将对拟在成都开办的学校产生影响.......按计划模式办学的许可证不太可能获得批准。”

其他位于中国的外国私立学校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不得不更名和改变课程,削弱了它们对中国家长的吸引力。费舍尔在《卫报》中评论说:“在6至15岁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希望完全控制对青少年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伯吉斯在求职平台领英上评论到:“中国家长们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影响。在欧洲,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为了‘追求高质量’而寻求欧洲的寄宿学校。我只能看到这股新的热潮会继续下去,而在中国的学校则要为此付出代价。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英国学校’的问题,但很明显,中国家长和许多其他家长一样,都对英国学校的品牌产生了好感,但是他们不会继续观望,有能力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出中国。”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伯吉斯对北京的国际学校教育质量仍持乐观态度。他强调说:“我还必须强调,一些真正杰出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工作者仍然留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中。”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大米lai的家
大米lai的家 2024-01-03 回复
爱国教育法的实施,说明中国就喜欢搞这种不自信
就是要灰来灰去
就是要灰来灰去 2024-01-03 回复
不是什么爱国,实际上是爱党教育,怕自己灭亡。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