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蔚小理”二季报:谁能笑到最后?
8月30日,理想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财报。至此,“蔚小理”的二季度成绩单终于交齐了。
在交付齐增的势头之下,凭借超过2万辆的交付量,蔚来继续领跑;但隐忧是,此前7月排行榜中,理想、小鹏的交付量对蔚来完成了反超。加之蔚来近期以来舆论风波不断,其后续成绩也备受市场关注。
在毛利率方面,小鹏的毛利率仍然在10%附近徘徊,蔚来的毛利率陷入停滞,理想的毛利率稳步上升。但在纯电和出海上,理想却都慢了一拍。
以技术面孔示人的小鹏,持续在研发上大笔投入,和蔚来、理想展开“抢人大战”。品牌的高端化,将成为小鹏进攻的下一个山头;与此相反,高端定位的蔚来,正在子品牌下探大众市场。
翻开财报,“蔚小理”三家各有欢喜,也各有隐忧。谁能笑到最后?让子弹飞一会儿。
1
交付齐增,亏损依旧
股价可能会骗人,但交付量永远不会,随着用户认知的加深,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渗透越来越快。
财报显示,2021年二季度,“蔚小理”的交付量都出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了100%,尤其是小鹏,由于“起步较低”,同比增长甚至达到了439%。
不过,这并不妨碍蔚来再一次领跑——凭借21896辆的交付规模,蔚来在二季度依然稳居“蔚小理”首位,小鹏和理想则继续冲击18000辆的门槛。
交付规模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让造车新势力的毛利率持续得到优化。
在“蔚小理”当中,理想的成本管控相对更加严格,因此在改善毛利率上效果最为明显。2020年一季度时,理想的毛利率就达到了8%,一路上涨之后,如今理想二季度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18.9%,在一季度17.3%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提升。
对于毛利率,理想联创兼总裁沈亚楠在近期的一次公开采访中透露,理想预估,“今年整体毛利会达到19%-20%。”不过,由于对研发的投入,理想仍然预估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没有盈利的状态。2021年二季度,理想净亏损2.355亿元,环比减少超过3成。
和理想相比,以技术路线示人的小鹏,毛利率优化则稍显乏力。财报显示,小鹏2021年二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1.9%,与去年同期-2.7%的毛利率相比,这个数据已有明显改观,但环比一季度的11.2%,二季度的毛利率仅有0.7个百分点的提升。
与此同时,小鹏在二季度的净亏损达到了11.946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1.460亿元,和今年一季度7.866亿元,都有明显扩大。
事实上,毛利率一直是小鹏“进化”的短板。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还仅为-3.6%,毛利亏损超过3600万元,2020年三季度,小鹏才以4.6%的毛利率首次转正——即便如此,当季亏损依然高达11.48亿元。
无论增长快慢,小鹏、理想的毛利率至少还在持续改善,相比之下,一向以烧钱著称的蔚来,在毛利率上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震荡。蔚来二季度毛利率为18.6%,较2020年二季度的8.4%有比较显著的提升,但环比一季度的19.5%却出现了下滑。
2021年二季度,蔚来毛利率增长出现了停滞,且亏损呈现迅速放大的趋势。财报显示,蔚来二季度净亏损达到5.87亿元,环比增加超过3成。
2019年,蔚来一度因为“4年亏损400亿元”名声大噪,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后来在财报会议上辟谣称“只有220亿元”,“蔚来只是一个4岁的孩子,不能指望一个4岁的孩子来养家。”
如今,两年过去,蔚来的交付量虽然有了稳步增长,但毛利率却增长乏力,加之未来在新车型研发以及门店、充电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蔚来较长时间的亏损是可以想象的。
想要指望蔚来“养家”,或许还很遥远。
2
蔚来向下,小鹏向上,理想做纯电
较之前两年,无论是在交付量,还是毛利率等硬指标上,“蔚小理”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各家的隐忧都很明显。
高高在上的蔚来急需下沉。
2021年上半年,蔚来一共交付量41956辆汽车,小鹏和理想则还在3万辆附近徘徊,蔚来的优势貌似明显,但随后的7月,蔚来的销量却罕见地“掉队”了。
7月,蔚来的交付量仅有7931辆,环比下滑近2%,只排名造车新势力的第三位。理想、小鹏则迎来大幅增长,交付量都迈过了8000辆。“蔚小理”的座次就此颠倒。
对高端路线的执著让蔚来开始显出疲态,加之近期接二连三的负面事件,让蔚来深陷舆论旋涡。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对蔚来将是巨大考验。
也就在此时,蔚来开始加速布局大众市场,试图打造一个子品牌来“救场”。
蔚来的发展路径和特斯拉一般无二,跑车树立品牌,再逐渐下探。但如今特斯拉的价格已经一降再降,传言还将打造一款售价仅为16万元的model 2,蔚来则还游离在大众市场之外。
在8月12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李斌确认,蔚来已经建立了核心团队,准备进军大众市场,“我们希望有产品能够以比特斯拉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市场消息称,蔚来计划推出的“下沉”品牌,产品售价预计在15万元-25万元之间。
何小鹏、李斌、李想 来源:何小鹏微博
和蔚来的路径相反,小鹏的第一款车型是售价仅为15万元起的G3,但这款低价车型走量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反而是售价更高的P7成为小鹏销量的顶梁柱。
二季度交付的17398辆新车中,P7的交付量为11522辆,几乎相当于G3的两倍。7月,二者的差异更加明显,交付的8040辆汽车中,超过6000辆都是P7。眼看G3销售乏力,小鹏在7月推出了G3的改款G3i,交付时间预计为今年9月。
小鹏的主要售价区间为15-30万元,属于中高端市场,想要破圈乃至提升毛利率,品牌向上是绕不开的问题。
在二季度的电话会议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证实,为覆盖更多客户群,小鹏汽车的售价区间将扩展到15-40万元。2022年,小鹏的第四款车型将是和P7同平台的纯电SUV,但价格将高于P7。此外,小鹏还将打造针对中端和高端市场的全新平台,预计在2023年推出一款高端产品,售价或在45万元以上。
相比之下,走了增程式捷径的理想还没有向上或者向下的烦恼,摆在其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纯电赛道迎头赶上。目前在政策端,增程式已经出现了不利信号。
2月10日,《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在上海发布,通过差异化安排,该政策加大了对纯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而且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对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的情况,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在北京,增程式的待遇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无法享受补贴,用户购买还需要拥有燃油车指标。
眼看政策红利收回,理想布局纯电动车的速度开始加快。理想港股招股书显示,理想的首款纯电车型将在2023年推出,并且此后每年将推出两款纯电车型。空间取向的Whale平台和性能取向的Shark平台,是理想正着力开发的两大纯电平台。
沈亚楠此前透露,理想汽车在北京建厂就是为了生产纯电车型。
“蔚小理”曾经泾渭分明的界限,将在未来两年被逐渐打破。
3
扩张竞速:研发、渠道和出海
虽然“蔚小理”转移业务重心的方向各不相同,但对研发投入的决心却非常一致。
二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6.5亿元,较第一季度增加近3成,达到5.1亿元。小鹏和蔚来的研发投入则更多,二季度均超过了8亿元,同比、环比也都大幅增长。
研发人员的扩充是各家投入剧增的重要原因。
早在今年3月,何小鹏就透露小鹏今年的研发会大幅增加,并且着重跟自动化相关,“我们预计在2021年年底,研发人员数量大概会超过之前的1倍。”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小鹏的研发团队已经突破了3000大关,相比年初大约增加了一半,公司预计到2021年底,研发团队将超过4500人,面对全球化的自动驾驶的软件、硬件、大数据和地图的研发人员将会大幅增加。全年投入的资金规模在40亿元左右。
李斌对研发同样投入重金。在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李斌表示,2021年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将在50亿元左右,而且和小鹏类似,蔚来同样计划在2021年底,将研发人员的规模翻倍。
从蔚来自动驾驶的组织架构上,也可以看出李斌的重视,“NIO AD的组织架构和别的公司有些不一样,我们有四位副总裁级别的同事向我汇报。”
站在转型纯电的路口,想要打造纯电平台,理想增加研发投入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沈亚楠此前在谈到理想港股上市后的计划时就表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理想汽车的下一代产品研发”。目前,理想的研发团队接近2000人,其中,自动驾驶研发团队400人,公司预计在今年年底扩展到600人。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网罗高端人才,“蔚小理”在渠道方面的铺设也在同步加速。
P7出口挪威 来源:小鹏汽车官方公众号
截至6月底,小鹏品牌的超级充电站数量已扩张至231座,覆盖65个城市,在国内的销售网点已有200家,其中110家为直营,服务网点64家,覆盖74个城市。
按照此前的说法,小鹏总销售网点将在今年将达到300家,覆盖超过100座城市。然而,何小鹏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中国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在6月超过10%,“拐点已经来临”,小鹏接下来将加速扩充基础设施能力,将300家的销售网点建设目标提高到350家。
理想的渠道规模不及小鹏,截至7月31日,理想共有109家零售中心,覆盖67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176家,覆盖134个城市。但募资之后,理想的渠道建设也将加大投入,沈亚楠曾透露,到今年年底,理想将会建成超过200家直营中心。
蔚来则继续强化线下渠道直营的模式。李斌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6月份,蔚来已和100多位NIO Space的合作伙伴达成了协议,将把合作伙伴开的NIO Space逐步转成直营。“NIO House和NIO Space,新开的这些完全是直营。”
在本次财报会上,李斌再次强调:“蔚来是一家用户企业。”
在欧洲市场,蔚来同样没有忘记自己用户企业的基因。李斌提到的一个数据是,蔚来将在挪威招募200名UBD(用户顾问委员会)成员。目前,蔚来的挪威团队已有40人,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进入进入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阿姆斯特丹开始了招聘工作。
李斌透露,蔚来在二季度已经任命了欧洲的CEO,并且已经入职了一段时间,负责组建欧洲团队。
小鹏的出海业务同样“激进”。截至6月底,小鹏出口至挪威的G3已接近500辆,并且计划在今年 8 月向挪威出口P7。小鹏的目标是在2020-2022的三年内,完成海外市场(包括左舵市场和右舵市场)的基础布局,并在2023年开始,通过多款支持XPILOT4.0的全球化车型进入加速发展期。
相比之下,理想的出海业务则稍稍滞后。目前,理想还只是组建了一个团队,正研究如何进入海外市场。